米师佗 发表于 2014-10-31 21:17

关于“宽韵”

    “宽韵”这个词,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解释。我这里所讲的“宽韵”,自然也有它“特定的涵意”。
   韵母相同的字,即为同韵字。如“爸,妈,他”三字的韵母都是A,故为同韵字;“多,波,梭”三字的韵母都是O,故为同韵字......如此等等。句尾同韵的句子,应机重复,即为“押韵”。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峰,同,中”的韵母都是ONG,故可押韵。同韵字编在一起,就是一个“韵部”。因此,“字的韵母相同”,便是划定“韵部”的客观依据。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平水韵”划分韵部,似太繁细,不好理解。 “江,阳”的韵母都是ANG,为甚么要划分为两部? “庚,青,蒸”的韵母都是NG,为甚么要划分为三部?......如此等等。   
   清代戈载编《词林正韵》,将《平水韵》106部,合并为19部。这19部中有5部是入声。事实上,《词林正韵》是把《平水韵》的30部平声,合并为14部了。《词林正韵》的第一部,就包含了“平水韵”的“一东”,“二冬”;《词林正韵》的第二部,就包含了“平水韵”的“三江”,“七阳”......《词林正韵》韵部内的字数比“平水韵”韵部内的字数多,故谓之“宽”。平水韵相对较窄。当前,绝大多数诗人词家都遵《词林正韵》。可见,去繁就简乃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
   2002年9月,鄙人撰写了一篇文章:《浅议诗韵继承与改进》(以下简称“拙文”),先后在《长白山诗词》,《九州诗词》上刊载。同时也和赵京战先生书信交流过。2006年,赵京战出版《诗词韵律合编》,其中就有“宽韵”的内容。赵京战是《中华诗词》副主编,知名度远远比我高,故人们往往把“宽韵”贴在赵京战身上。
   “拙文”写道:我们可以运用现代语音学知识,结合诗韵的自身特点,将旧诗韵予以归并调整,重新划分,使之成为“诗词曲通用的音韵系统”。为示区别和便于叙述,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宽韵 ”。......庶可克服“写诗依《佩文诗韵》,填词依《词林正韵》,制曲依《中原音韵》的不谐现象。
                           (未完待续)
   

米师佗 发表于 2014-10-31 22:23

不会操作,速度太慢。

米师佗 发表于 2014-11-1 18:20

这一篇是
   关于宽韵(上)

米师佗 发表于 2014-11-8 17:59

宽韵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也不是原封不动照搬古人。
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改进。

柳冰雪 发表于 2015-1-28 16:16

读老师一段文,胜读一本书!

米师佗 发表于 2015-1-31 16:59

过奖了。
鄙人于诗词,皮毛而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宽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