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随而安 发表于 2014-11-4 06:43

菊忆

本帖最后由 遇随而安 于 2014-11-5 22:14 编辑


       季梁公园办菊展,友人相约共赏,原本是懒得在家抽蛇筋,不得不去赴约的事,自个儿乘16路公交去了一趟,一到之后居然喜欢得不得了,用什么心旷神怡的词显然是敷衍塞责,最迫切的就是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才不辜负如此良辰,如此美花!       菊花,与很多美好的汉字汉词一样,被互联网污秽了,全民快餐地消费着文化,天天都能在微信里看到励志奋斗的“心灵鸡汤”,也能看到保养身体的“营养忠告”,还有给你各种便宜的货物推介,当然,这也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看到菊花就直接联想到中医里的“魄门”的人,下面的字就劳烦您不用看了,因为与您无关,您应该在“菊花一紧”的时候感到庆幸,人去世的时候,都是“魂飞魄散”的,这个“魄门”,就是您将来注定紧不起来的地方。)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认真地赏菊是小学时在白云公园里,照例是学校组织的,照例是要写作文的,至今还记得这件事,却完全不记得自己吐了哪些口水话。字过了口没过心,说明小时候看花是花,看景是景,没有自己的任何感悟。     后来一直没有机会用心赏菊了。直到初中后开始读《红楼梦》,高中、大学再精读,对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的菊花社羡慕非常,才发现原来不记得小学时自己的菊花作文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看看人家赏菊,再想想自己暴殓天物地走马观花,深为当年赏过的菊花致歉~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却说贾家的三妹妹探春真是雅量高致,红楼里最雅的诗社起自于她的提议,开完“海棠诗社”,第二个正规的诗社叫“菊花社”,这诗社开得真让人回味无穷,文艺呀才思呀是后话,且说为了开这个菊花诗社和螃蟹聚餐,薛宝钗既顾及史湘云无父无母的囧困出不起钱请客的客观实际,又为她费力张罗办得皆大欢喜体面风光地组织,这一点就值得现今很多独生子女向这位薛姐姐学习。     第二天要开螃蟹宴,更要办菊花诗社,头一夜宝钗和湘云在闺房里拟试题,宝钗果然聪明,说:“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然后,按事物和情感的顺序,拟出十二题:“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崔颢在武汉黄鹤楼写过一首诗,我最喜欢的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二句,原因无他,只因为现在看不到了。李白曾经懊丧地抠着头皮在黄鹤楼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借用此意可以说,眼前有菊花也没法再赞美了,因为老曹先生已经把事关菊花的情感和美丽给写完了! 在曹雪芹的设计中,菊花诗社的魁首必是黛玉无疑,唯有她当得起菊花之傲。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和“庭霜”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也不能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这种情感体验,怕是现代的年轻俊男靓女享受不到哦~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全诗除首联之外,颈联、颔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按理说,这一首本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书中解释李纨自己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黄巢一个落第秀才写过一首众所周知的菊花诗,早于曹雪芹近千年: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设若黄巢起义没有成功,这诗恐怕会被时人当作疯言疯语吧,这首更为众人所知的便是“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一句啦。     天才和能人,在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之前,同样如菊花一般不为世人所理解,孤傲如黛玉者,也不禁喃喃负手叩问,期待菊花的理解和陪伴。     倒是我们的老乡襄阳人孟浩然写得爽快利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诗基本上不用翻译,一看便知:老朋友煮了鸡米饭(有点做广告的嫌疑了吧),喊我去喝酒,村道两边绿树成荫,县城外面青山环绕,坐在屋里打开窗子看到农家小院,你一杯我一杯说着今年的收成,快活哟,你这园子的菊花马上也快开了,到时候给我打一个电话,我是一定要来欣赏欣赏的(鸡米饭和酒更要准备好哦)。
     生活的美丽在于鸡米饭,在于酒,更在于菊花,前者保障生命的延续,后者,关乎享受。
(图片由惟我独俊摄自季梁公园菊展,注明并感谢)

素颜yx123 发表于 2014-11-4 08:24

这几天好多人都去看菊展了,我也去了,但只有你回来时写了感想的,必须32个赞。{:1_535:}
红楼里的12首菊花诗,最爱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再给你加一首写菊花的诗: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呵呵,在你面前谈这个,有点班门弄斧的嫌疑。{:1_553:}

遇随而安 发表于 2014-11-4 08:38

本帖最后由 遇随而安 于 2014-11-4 19:32 编辑

素颜yx123 发表于 2014-11-4 08:24
这几天好多人都去看菊展了,我也去了,但只有你回来时写了感想的,必须32个赞。
红楼里的12首菊 ...
这首诗当然也是咏菊的名作,抒发作者面对民族危亡时的悲愤情怀,就只有一点点,与我们现在悠闲地公园散步赏菊的心情不大一致,所以没有引用此诗。
多谢支持{:1_538:}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14-11-4 19:42

我是来学习如何赏菊的

遇随而安 发表于 2014-11-5 06:28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14-11-4 19:42
我是来学习如何赏菊的

陶渊明觉得,菊就是像他自己,高隐不与世俗共语;林黛玉视菊为知己,相互偎依互诉衷曲;黄巢看到特立独行的金菊,视为奋发作为的战友;孟浩然则把田园菊花看作为亲情友谊所增添的锦上之花。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不同感情色彩的菊花。同样,有人看到菊花联想到人体器官,这只好用那句名言来回答了: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饲料。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14-11-5 09:24

遇随而安 发表于 2014-11-5 06:28
陶渊明觉得,菊就是像他自己,高隐不与世俗共语;林黛玉视菊为知己,相互偎依互诉衷曲;黄巢看到特立独行 ...

网络的邪说加上人的劣性确实让曾经雅俗共赏的菊花成了一个较为尴尬的代名词,起码让喜爱的人不敢再大胆爱

四裤全输 发表于 2014-11-5 09:36

哇瑟,楼主好有才啊,我这个赌棍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随天随地 发表于 2014-11-5 15:02

引经据典话秋菊
图文并茂绘菊韵
{:1_536:}

bright 发表于 2014-11-11 11:01

最喜欢这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遇随而安 发表于 2014-11-11 15:54

bright 发表于 2014-11-11 11:01
最喜欢这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在写这句诗的时候,显然是一个穷酸样,在埋怨世事不公平,与众多迂腐的读书人不同,黄巢最后成功了,居然真的成了“青帝”,可惜的是成功了的黄巢显然背离了自己的理想,站到了自己理想的对立面。
      黄巢率大军攻克长安,来到唐王朝皇宫,登上太极殿,看到数千名宫女一齐下跪迎拜,口呼“黄王万岁”的时候,他已忘记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了,他仰天大笑着说:“今日之事殆天意欤!”
      《旧唐书·黄巢传》记载,黄巢恨坊市百姓迎王师,而导致自己军队不利,下令屠城,把成年男人杀了个个干净,血流成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菊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