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天随地 发表于 2015-2-9 20:39

随州有随水 此河在广水

本帖最后由 映雪妈咪 于 2015-2-10 09:08 编辑

   

===广水蔡河

       随州有随水?是的,不要奇怪,随州古代确有叫随水的河流。她现在在哪里呢?
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一段史实:
   《史记·春申君列传第十八》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王将借路於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资於仇雠之韩、魏也。王若不借路於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也,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
          要理解这段话首先来了解下这个故事的背景,此事是主人公为东周战国时期楚国的公室大臣春申君,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
   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即位,秦昭王大举出兵准备灭掉楚国。秦昭王派遣白起攻打楚国,夺下巫郡、黔中郡两郡,并于前278年攻下楚国都城鄢郢,向东直打到竟陵(今天门钟祥一带),也就是打到了随州大洪山的山脚下了。楚顷襄王被迫把都城向东迁往陈县(今河南淮阳)。楚顷襄王于公元前272年派遣辨才出众的春申君出使秦国。事实上,当时秦昭王已经迫使韩国和魏国听命于秦国。秦昭王即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这个进攻路线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大洪山。
  正在此时春申君出使到秦国,上书劝秦昭王说:秦与楚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如果秦国攻打楚国,必然导致两败俱伤,很容易使韩、赵、魏、齐等国家得渔翁之利。这还不如让秦楚结盟,一起对付其它国家。其中,春申君谈到了大洪山,并劝阻秦王不要攻打春申君,因为这里是“不食之地也,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意为:这里是不毛之地没什么好东西,大王虽然得到了,却没什么用处。
      请注意这就出现了“随水”。那么“随水”究竟何在呢?
   再看看另一部古籍《水经注》的记载:
  隋水出隋郡永阳县东石龙山,朱随讹作辽,下同,《笺》曰:当作随水。戴改随,赵改隋。全云:《史记》春申君说秦昭王云,隋水右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
  据作者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解释:宋置永阳县,属随阳郡。齐属随郡,梁因。在今应山县北。《后汉书 王常传 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永阳县北有石龙山。《元和志》,山在应山县东北二十五里,有石盘回屈,曲若龙形。在今县北三十里。今有蔡家河出县北,盖即隋水也。
  按照这个说明,“随水”或者“隋水”发源于随郡应山县(今随州广水市)石龙山,“今有蔡家河出县北,盖即隋水也”,说明“随水”在今天随州市的东边,也就是广水东北部。“隋水右壤”中的“右”与“西”相对应,因为左为东右为西,所以它是指随水西边的地带,这一地带的地貌特征就是“广川大水,山林溪谷”,显然它是指随州至大洪山这一地区了,春申君如此说此地“不食之地也,王虽有之,不为得地。”当然绝无贬低随州的意思,而是恰恰要保护随州地区免遭战争涂炭之苦,对秦王的说辞罢了。
       翻开广水的地图,在广水城区北部有个蔡河镇,而穿镇而过的这条河应该就是“随水”无误了,这条河的源头正是石龙山。在那个时代,都以”隋水右壤”来代指随州地区,而不是以“汉水之东”的汉东喻之,可见当时随水也很有名气的,此河也算是楚国的一条大川了,只可惜现在却叫“蔡家河”,失去了古韵,没了历史底蕴!
   



随天随地 发表于 2015-2-9 20:46

蔡河镇简介:
蔡河镇位于广水市北部,地处桐柏山南麓,扼鄂豫咽喉之要,素有“鄂北门户”之称。
北以平靖关、黄土关两大名关与河南信阳连界,南与应山城关毗邻,北部群峦叠嶂,
山川秀丽,风景宜人,省级名胜风景区大贵寺——三潭坐落其中,南部丘陵连绵。
全镇下辖24个行政村(社区),国土面积252平方公里,山场面积30余万亩,总人口5.2万。
蔡河是湖北的桃乡,特产猕猴桃,中华圣桃和胭脂红桃。
蔡河人杰地灵,蔡河山水养育了一代忠烈宰相杨涟,诞生了当代烈士高清波。

为她奋斗 发表于 2015-2-10 10:26

{:1_536:}{:1_536:}{:1_536:}

流氓来了 发表于 2015-2-10 11:48

原来我们大随州还有特产猕猴桃!{:1_525:}

仲秋月 发表于 2015-2-12 10:38

{:1_535:}

lyt 发表于 2015-3-2 08:26

真的吗?{:1_538:}{:1_538:}{:1_538:}

随天随地 发表于 2015-3-2 13:58

lyt 发表于 2015-3-2 08:26
真的吗?

不信,你去考证下:lol

加减乘除 发表于 2015-5-17 17:19

{:1_53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州有随水 此河在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