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摘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特约嘉宾: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高建舟 主 持 人:本报记者 冯家园
高建舟: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要靠一个个美丽城市体现。市委提出建设神韵随州,就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随州应有的风采。神韵随州,神在文化,韵在山水,目的是要塑造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如果说山水是城市的霓裳,文化就是城市的气质。独特的气质、品位和文化内涵,展示着一个城市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随州城市山水需要文化来涵养,如今,在汹涌的城市化浪潮中,我们更要打造生态宜居、山水园林、文化风情的神韵随州,山、水、城融为一体,文化与城市交相辉映。
高建舟:市委书记刘晓鸣提出,神韵随州建设要实现一年一大步,三年见成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在“双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规划引导下,完善功能分区,定位好城市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科学发展。具体来讲,就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谋划,将城东、城北打造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城南建设成行政科教服务区;城西建成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继续推进“三城同创”,可实现文化、山水的双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实现经济、文化、自然的和谐发展。
高建舟:建设神韵随州,我的理解就是“提神增韵”。所谓“提神”,就是提文化之神,在城市建设中充分挖掘随州历史文化元素,放大炎帝、编钟品牌效应,着力打造世界华人谒祖圣地、东方音乐之都的城市名片。所谓“增韵”,就是增山水之韵。文化是灵动的山水,山水是有形的文化。随着城南新区、城东新区的拓展,白云山公园的引森入城,擂鼓墩大遗址保护区的开发,中国音乐之都的推进,炎帝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和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的持续创建,一个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古风新韵的神韵随州必将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地。
在中国许多城市,城市文化与生态实现了较好的融合,让人难忘,杭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杭州,文化融入山水,山水彰显文化,让这座城市既美丽,又富有内涵。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厚重,且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随城也被人们称之为半边山水半边城。建设神韵随州,正是要实现文化与山水的交融,体现随州的独特魅力。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既要知道去路,也要知道来路,就是要让人们记得历史,就是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神韵随州,就是要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文化的彰显,注重山水生态的保护和利用,让城市有自己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让城市拥有山水,让山水拥抱城市,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真正实现随州的生态宜居,相信这才是老百姓所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