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关

楚亭
湖北口:
边陲小镇历史悠久
郧西湖北口回族乡位于湖北最西北角,三面环陕一面归鄂,仿佛从湖北嵌入陕西的一根楔子。久闻湖北口和其它乡镇与众不同,那么它到底不同在哪里呢?初春时节,带着疑问,记者从十堰城区上高速路,一路向我省最西北之地进发。
两个小时后,在郧西上津镇出高速路,然后再前往湖北口,一路的舟车劳顿让记者免不了一身疲惫,但每每遇到美景,记者一行还是抑制不住喜悦,停下车赏景。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而初春的湖北口古老而宁静,尽管沿途可以看到树木开始相继发芽,野桃花正艳,但因为海拔在1000多米高的原因,湖北口的春天似乎要比十堰城区来得稍微晚一些。早晨,太阳升起,气温却不太高,花丛中的蜜蜂飞来飞去忙着采蜜。经过4个多小时的跋涉,记者终于到达湖北口集镇,镇上一幢幢别致的小楼显示出边陲小镇开始越来越多地被现代化气息包围。
吃罢晌午饭,记者又顺着山路踏访三十六岩、虎坪、东川等村落。查阅历史资料得知,东周末年,礼崩乐坏,本属郧国的湖北口,身处两个大国之间,难以避祸自保,权属时常不定,留下“朝秦暮楚”一说。至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年),此地确定为京兆府与商州的边界。南宋以后,这里一直是路、行省、布政史司及省的边界。至明末天启年间,豫、陕连年大灾,陕西临潼、长安一带居民迁徙至湖北口一带落户,灿烂的穆斯林文化在这里得以延续和发展。
湖北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民族英雄岳飞曾在此屯兵血战;清嘉庆元年,白莲教义军首领王聪儿,以湖北口为据点,与清朝大将额勒登保等大战月余,消灭清兵万余。
1935年,徐海东更是率领红二十五军挺进湖北口,建立了解放区根据地,并在此击败国民党庞炳勋部数万之众,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48年春,我党领导的两支游击队彻底扫除了反动民团势力,小镇得以新生。1986年4月3日,湖北口回族乡宣告成立,成为我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湖北省唯一以“湖北”冠名的地方行政机构。
作为一个重要的省际边贸乡镇,街头显得有些冷清,这让记者感觉有些诧异。老王在街上做了很多年生意,他则向记者道出了“天机”:“这里每逢农历三六九比较热闹。”而记者来的时候不对,没有遇上赶集的日子,自然就会冷清。因为要赶路,3月5日吃过早饭,记者一行决定向湖北关进发。
湖北关:
见证两省人民友谊
山路弯弯,绕了半个小时之后,记者终于到了秦楚交界的湖北关。明媚的阳光让天空格外湛蓝,湖北关更显得更加雄伟,城楼上的鸟自由自在地飞翔着,记者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炮火阵地的前沿。
湖北关位于湖北口西部的天堂山与凤凰山两大山系的结合部位,关口松林中绵延数里的古城墙垛,从远处看恰似一条巨龙横卧。
沿着湖北关湖北境内一旁狭窄的小路,爬上数十级台阶,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荒林野坡。踩着栎树叶子,抬头有一座凉亭,上书“秦亭”二字。从秦亭沿着湖北关的城垛,走到对面尽头,就是同样大小的“楚亭”。秦、楚两亭隔着漫漫雄关,在崇山峻岭中扼守对峙。
站在关卡之顶向湖北方向遥望,可以看到一排排小楼房。再向陕西方向眺望,仿佛想到那烽火连三月的战乱时光,厮杀的场景甚至历历在目。如今历经沧桑巨变,雄关不再是兵戈相争之地,两省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融合,紧密相连。而关卡成了鄂西北对外展示形象的一扇窗,同时也是鄂陕两省人民友好、团结的见证。
据考证,湖北关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后饱经战难,濒于倒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当地人集资修复,当时的郧西县长柯愈珊题写关名“湖北关”三个大字。1982年修筑泗峡口公路时,此关再度毁于炮火。1985年,郧西县人民政府拨专款重建,门首嵌一大理石碑,东曰“湖北口”,西曰“湖北关”。2001年,因省道改造,湖北关严重受损,多处坍塌。现在的湖北关是2006年重修的,目前已经被列入湖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驻足留影。

秦亭

三棵树如今只剩下两棵。 三棵树:
根扎两省叶落三县
“根扎两省,叶落三县”的三棵树是大新川村的一景。本次探访,三棵树是记者最想去的地方。
从湖北关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走了一段下坡,大新川村便出现在眼前。远远望去,古树像一位哨兵,为三县人民站岗。更像一位山神,庇佑着两省三县人民。
提到古树,当地人都很熟悉,村民毛女士告诉记者,走过这个村就是陕西的地方了。她更是津津有味地向记者介绍:“三棵树根系连着湖北、陕西两个省,落叶随风飘散在湖北郧西和陕西镇安、山阳三县,因此也成为一景,每次有路人经过这里,都会留步观赏。”
走进一看,记者发现古树原来是橡树,树枝虬枝嶙峋,苍然而颇具古意。不过,令记者疑惑的是,为何村民口中的三棵树只有两棵呢?村民称,三棵树历史悠久,据说清朝时期的三位县官,相约在此交界处聚首,并每人种下一棵树,以示两省三地的友谊常青。但不知何时,靠近山阳县的大树被砍掉了。虽然从此只剩下两棵树,但村民习惯性地称此地为三棵树。
“上世纪70年代,有一棵树枯了,我们村的村民后来组织人,用炸薬将树炸倒,抬回村里当柴烧了。那个人后来很倒霉,大年三十家里失火,一家人死的死伤的伤。”村民老宋对记者说。
也许这些只是传说,但因为村民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敬畏,三棵树在当地村民心中早已成了神圣之地。记者发现,村民们给大树系上红布,禁止人们攀爬亵渎,在树根附近地面上,还用砖瓦垒起了祭祀台,逢年过节在此祭拜。

这是湖北境内的村子。
蜂王寨:
位于我省最北之处
蜂王寨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寨子,尽管距离三棵树并不远,但在记者问路过程中,甚至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
不过,上了年纪的人则称这个寨子很出名,八旬老人王定成正坐在家门口晒太阳,对于蜂王寨,他称“还有来头”,“那时候,这个寨子因为易守难攻,土匪都想占有这个地方,为此土匪们经常会争来争去。后来被一个强势的土匪占去,在这里养了好多蜜蜂。再后来,这里稳定了,土匪被赶跑了,而蜜蜂却留了下来,所以才有了蜂王寨。”他还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插了很多旗子,找湖北的最北点。
山里的生活并不容易,几乎不能使用机械化工具,农民只得用简易的劳动工具劳作。
如今的大新川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别致的小洋楼,尽管不断有人选择外迁到交通便捷的地方,但是还是有村民选择坚守。
一位农民热情地给记者指路,顺着他指的方向,记者一行驱车,仰望山顶,大概是70度的斜坡。向上爬了不到200米,地势开始陡峭,农田不复存在,两处房屋的大门紧锁,显然已荒废很久。上山顶的路实在太差,很快山路消失在记者眼前,而距离大山顶还有很长的路程,我们的攀爬因此受阻。
此前查阅的资料显示,以蜂王寨山脊为界,山阴是陕西,山阳是湖北。湖北的最北之处就在山顶,北纬:33°16′22东经 109°37′11 ,海拔高度为1148.03米。
为了不留遗憾,记者稍作休息后继续爬山,但是看起来并不高的山并不容易征服。最终,记者只能在半山腰上仰望山顶,晌午时分带着遗憾离开蜂王寨。
眼下,湖北口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离开时,夕阳照耀着这个曾历经沧桑的古镇,而它正以崭新的面貌巍然屹立于楚秦边关,迎接新的发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