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冯家园 通讯员 孙登攀) 沿岸垂柳随风飘摇,河中水草在太阳照耀下绿油得发亮。站在东护城河游步道上,河水清澈透明,河床上的碎石看得一清二楚。附近的市民不禁感叹:昔日的“龙须沟”变身成了“清水河”,为百姓造福了。 东护城河作为城区内河的一条分支穿城而过,成年累月的污染让这条穿城的内河变成了“龙须沟”。河道被严重占用,沿线居民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造成河道逐渐变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其改造成为附近居民的心愿,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一年前,穿过近圣门街,沿着东护城河行走,浑浊的污水从下水管道流出,一阵阵臭味扑鼻而来,河对岸住户的窗户几乎都是紧闭的。“哎,这条河我是看着它一年一年被污染,越来越脏,到最后都成了垃圾池,夏天一阵凉风吹来本来是很凉爽的,却带来了阵阵臭味,傍晚想乘凉却只能喂蚊子了。”提起家门口的小河流,周边居民连连摇头。“真希望能早日治理好,至少夏天坐在家门口乘凉可以不用怕被成群的蚊子叮咬,也不用再闻异味过日子了。”
2013年,我市将东护城河的改造纳入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之中,投资9.12亿元大手笔改造,让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重现昔日的清水长流。
由于河道被占用,拆迁成为大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先启动200米示范段的建设,让老百姓看到政府改造的决心与行动,也切身感受改造带来的福利。
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去年9月,示范段的清淤工作正式启动,市排水处克服了施工地形环境复杂、现场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等困难。淤泥外运时,在运输车辆车厢底部至档板部位全部铺装编织袋,并要求装运淤泥时低于车厢档板,避免运输途中淤泥外溢,杜绝对城市道路造成二次污染。东护城河铁树社区段房屋建筑密集,离护城河改造挡土墙较近,市排水处采取二次加固处理方案,保证了挡墙的稳固。
为了让河水发挥自洁功能,市排水处在河床清淤后,采用铺装预制水泥框,然后填充上碎石子,让污水沉淀,周边还栽上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净化系统。据悉,东护城河示范段共用了1200多个预制水泥框,铺垫碎石近900立方米。
东护城河是随州的历史遗迹,见证了随州成长。因此,在改造中,充分彰显随州历史文化,修缮了古城墙200米,所用的栏杆都雕刻了编钟的元素,砖块采用青砖,增添了历史的厚重。同时,在沿岸栽植了桂花、垂柳等绿化苗木1000多株,水生植物近万株。
“现在好了,河水不臭了,还有绿化、游步道,这里将成为散步锻炼的好地方,也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在东护城河边住了50多年的谢远福说。
下一阶段,我市将启动东护城河水宾馆段的建设。如今,水宾馆已启动了拆迁。届时,东护城河雨污分流、清水长流、道路畅通,绿树成荫、公园湖水景美如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