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必看】随州网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发布指南2019,随州网最新招聘信息
随州生活百事通随州网标签出炉,快来看看你是什么标签?《版主手册》申请版主的快来哟
查看: 23891|回复: 7

3小时,80多公里+徒步,揭秘淮河这片深山里的故事...看完心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这里位于桐柏山北麓、淮河发源地南岸
从随州市区驱车加徒步
要经过3个多小时,80多公里
才能到达这片原始山区
1.png

▲航拍照

全村现在仅剩
三十余户常驻人口
其中17户为贫困户
苦苦守在这片深山

2.png

这里就是桐桥畈村
而今天《寻觅》栏目就要带你
走进这片远在随州边缘的深山
带你了解这片山里感人的故事

环境闪图.gif

//路途很长,荒无人烟,他们一住就是一辈子//

我们从市区出发
开车1个半小时才下高速
然后又经历1个多小时山路的颠簸
才终于到达了中转站
淮河镇桐桥畈(fan)村民委员会

3.png

终于见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们的张叔
刚坐下不久,张叔就讲起了
村里的陈年往事

//贫穷曾是这个村揭不掉的标签//

这片山位置偏远,这里的路是村民自发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里的贫穷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难忍贫穷的青壮年,全都出去打工谋生或进城定居。

长.png
▲已经废弃的房子前长满了野草

全村现在仅剩三十余户常驻人口,其中17户为贫困户。问他们为什么不进城去享受更好的现代生活?朴实的老人们说,在这片山里住了几十年咯,不想挪窝也挪不动了,生在这儿,也得安葬在这儿。



//十年深山坚守,养蜂人的艰辛谁人懂?//

2010年,当时才三十出头的张叔开始了野蜂养殖项目,很多人劝张叔还年轻,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养土蜂强多了。张叔说,不是没有动摇过,但这里是生养自己的家乡,大家都抛弃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这个村还有啥希望呢?


5.png
▲正在巡视土蜂的张叔

2017年,村委会联合张叔开始做野生蜂蜜推广,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及亲朋好友的推荐。网友订货后,张叔骑1个小时摩托到镇上去发快递,虽然销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终于走出了这座大山,张叔的坚持没有白费。


6.png

2018年成立“桐桥畈张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贫   
全村33户人家,包括17户贫困户
在张叔和村委会带领下开始养殖中华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稳定的收入来源

11.png
摆脱贫困户,变身蜂农的老汉,高兴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乡
张叔的努力使家乡的经济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发展规模化土蜂养殖业//

这些在我们看来是风景的成片的大山,对于他们,是生存的根基。

22.png



“靠山吃山”这句俗语形容这里的村民再合适不过,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里土蜂密集、环境宜人的优势,发展起无须过多劳动力的第三产业--规模化土蜂养殖业。

33.png
聚集在树杈上的野蜂群,是这片山里常见的风景

规模化养殖的前期需要冒险,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为中心发展起来。每个蜂箱就是一个单独的蜂群,每个蜂群都必须有一只蜂王。而蜂王必须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们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过程中被蛰受伤也在所难免。

抓取_副本.jpg
怕影响视线,头部却并未有过多防御,抓取蜂王的过程中经常会被野蜂蛰

抓取1_副本.jpg
智慧的蜂农将野蜂就近养在山石间,使土蜂更好成活


44.png
土蜂惧热,村民会依着小土坡,将蜂巢半埋入土里,模拟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阴凉避风挡雨环境,使土蜂更快的适应这个新的环境。

55.png
这座深山里目前有1000多个蜂箱,这也意味着1000多个蜂群。更意味着村民要冒着被蛰、被山石划伤的风险,进入深山寻找抓取千余只蜂王,这其中的艰辛小编想着就觉得心酸。

//带你探寻养蜂人真实的生活!//

在张叔的带领下,我们探寻了几处土蜂较聚集的地方,因为今年的持续高温,土蜂的寿命受到了威胁,很多蜂箱都已经蜂去箱空了!


66.png

摄影师大熊正在近距离拍摄这群土蜂

大熊1_副本.jpg

因为蜂农习惯了跟这群土蜂打交道,蜂农并未意识到防护服对于鲜少见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编来说,大熊为了拍到最真实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着被土蜂蛰的风险,替大熊默默祈祷1分钟。

大熊拍摄2_副本.jpg

以下照片、视频均出自大熊的镜头

大熊系列1.jpg
张叔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蜂箱,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刚开始1.jpg
新组建的土蜂群刚开始建造它们的“蜂箱王国”

蜂蜜.jpg
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里的蜜已经快要注满

琥珀.jpg
张叔徒手撕下一大块蜂巢,金黄色的蜂蜜肆无忌惮的流淌下来

一整块蜂胶入口,先是甜腻,而后喉咙感觉甜的发齁。懂蜂蜜的张叔告诉我们,因土蜂采百花,花种杂,生物碱含量更多,所以会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适宜直接食用!

土蜂巢1.gif

土蜂合集.gif
山里的土砖房大多废弃,

却意外的成为了野蜂的游乐园

//年产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这片原始山区植物资源丰富,中华蜂在这里采百花酿百花蜜,依循季节每年只出产一次蜂蜜,每个蜂箱最多产出20斤左右。

遇到高温干旱、胡蜂袭击等自然灾害,土蜂寿命会由原来的三到四个月缩减至二到三个月,数量和产量均会锐减,部分蜂巢会出现超低产量的情况,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蜂蜜近处.jpg

村民淳朴,养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质量关,拒绝以糖喂养、以药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养,让蜜蜂自由采食,饮露天水,采野百花。

收取.png
▲蜂农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无须工业加工,采用传统工艺:蜂巢收割—摇蜜—棉纱布过滤,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种矿物质、氨基酸等不被破坏,保质期非常久。

山区房.png
山区里搭建的简易但干净卫生的“无尘蜂蜜加工室”,同时也是野生蜂蜜销售网点

蜂巢集中_副本.jpg
集中在无尘加工室的蜂巢,等待验收和“加工”。因为养殖过程中鲜少有人工参与,蜂巢形状并不规则、杂质也比较多

摇一摇.png
不锈钢手动摇蜜机正在压榨蜂巢出蜜

第一道蜂蜜色泽呈深棕色,白色泡泡和杂质比较多,蜂农接着会采用最原始的过滤法,用棉纱布进行多次过滤。  

蜂蜜罐子.jpg
反复多次的棉纱过滤,蜂蜜色泽依然很深,可见些许的白色泡泡

12.png
包装好的蜂蜜,在阳光下呈现出透光的琥珀色

//这群坚守深山村民心里的痛!//

小编在张叔引导下参观了
山里的“无尘加工室”

近镜头下的野生蜂巢,每个蜂格都溢出来了

13.png

无尘加工室里整齐摆放了一长排包装好的蜂蜜
14.png

小编问:“这么好的野生蜂蜜,销量一定很不错吧”
张叔却一脸无奈的摇着头说:

“很多网友在询问过野生蜂蜜的价格后,就说哪哪儿的蜂蜜才二十来块一斤,让便宜点卖给他们,可是,市场上那些假的野生蜂蜜怎么比得上我们的蜂蜜?贱卖了就是糟蹋我们辛苦养殖的野生蜂蜜,更会让这群坚守深山的村民寒心!”


▼展示野生蜂蜜巢的村民

15.png

小编一查手机,确实,近年来一直不断的有蜂蜜行业的内幕流出:某某企业蜂蜜作假、蜂胶作假、蜂王浆造假...蜂蜜市场乱了。

   假蜂蜜是每一个蜂蜜爱好者的痛  
  更是这群坚持只做
真正野生蜂蜜的淳朴村民的痛

   16.png

帮助这群坚守家乡的养蜂人
随州网在行动!
由随州网联合
淮河县桐桥畈村委会共同发起
“爱满随州·电商助农”公益计划
正在进行中

贴片,爱心助农.png

我们希望通过电商的力量
让蜂农们的卖蜂蜜之路不再辛苦
也让市民以实惠的价格
买到不经工业加工的纯正野生蜂蜜
只要您动动手指买罐蜂蜜
就可以帮到他们


爱心.gif

  购买爱心蜂蜜参与
“爱满随州·电商助农”爱心活动
    爱心价为120元1斤,200元2斤
小云朵微信二维码.jpg

识别上图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购买深山野生蜂蜜,为这里的农民献一份爱心

小云朵后记.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2 0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随网有担当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3 0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3 1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3 2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用心良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4 06: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我觉着现在假蜜当道,市面上的大部分都有问题,已经没多少人相信这是真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8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正宗蜂蜜才20多块钱一斤, 这么便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2 07:05 来自手机 | 来自湖南
……

发表于 2020-5-8 1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合作伙伴|手机版|小黑屋|广告报价|联系我们|本站简介|无图浏览|随州网 ( 鄂ICP备11019817号-1 )

GMT+8, 2024-3-29 02: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