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老一小”牵动着每个家庭,更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随县卫健局从“小切口”入手,延长卫生健康服务链条,用创新思维服务“一老一小”,绘就民生温暖底色。
分布式医办养
延伸乡镇卫生院服务链条
随县地域面积广、留守老人多。面对近年来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病源减少、收入下滑的发展困境,如何破局?
随县卫健局在唐县镇中心卫生院试点开办康养护理中心,探索“医院+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克服传统养老“家里人不放心,老年人不满意,就医没保障”的弊端。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唐县镇65岁以上老年人9253人,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260人(家庭条件允许又需要长期照护的老人60余人)。康养护理中心开设床位30张,依托自身医疗保障能力及专业护理团队,重点为失能、半失能、慢性病、高龄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与传统养老院实行差异化发展。
老人入住前,会接受评估与体检,确定养护级别和收费标准;入住后实行全封闭管理,由医院康复科全面托管,同一床位“有病治病、无病康养”,借助信息化软件实现“无缝”衔接。医生定期/不定期查房巡诊,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护士根据老人健康评估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卫生保健服务。聘请的第三方护工24小时值守,观察老人的病情变化,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开展保健养生操等活动。家人通过可视网络电视、远程视频连线同老人互动交流,也可电话预约送饭、探视,传递亲人关怀。
康养护理中心还将中医养生治疗、保健、康复知识和理念融入日常服务,积极推广和应用药膳、推拿、针灸、拔罐等中医药特色养生技术,不断提升群众接纳度和认可度。目前,中心共收住老人24名,每人每月收费2100元~3500元(含食宿费,与民营养老院价格基本持平),满足了高龄、失能、空巢、患病等老人从自理到刚需全阶段、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不少老人子女表示:“本地就近养老,老人回家、亲友探视都很方便,老人安心,我们也放心!”
据了解,随县卫健局已联合十部门印发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制定了《医养结合服务规范》,鼓励条件成熟、有闲置病房的卫生院开展“医办养”服务,构建“县城集中养老+乡镇分布式养老”新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县4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医办养”服务,开放养老护理床位90张,收住老人46名,成功申报省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签约)培育项目1家。
嵌入式托育班
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随县建县时间短,为完善生育支持配套政策,随县卫健局在县城内的实验幼儿园开设嵌入式公办普惠托育中心,为年轻父母解决生育“后顾之忧”。
为支持公立幼儿园办托育班,随县成立托育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门做好试点幼儿园增设托育服务业务申请,卫健部门简化备案程序,指导和监管试点幼儿园办托育班的业务。同时,两部门联合制定《托育服务指导手册》,帮助试点幼儿园理顺内部管理机制,统筹场地、师资、后勤、宣传等要素配置,构建“托+幼”贯通融合、多方共同支持的综合管理体系。
在托育环境上,随县充分利用实验幼儿园校舍、场所、设施、玩具教具等进行暑期硬件改造,购置适合婴幼儿的软包圆边桌椅和床铺,地面铺设专业早教软垫,打造托儿感统训练室,根据孩子身高特点修建“适托”洗手台、卫生间、尿布台等设施,为婴幼儿营造安全适宜、自然童趣、个性支持与动态开放的托育环境。
据悉,实验幼儿园托育中心服务对象主要是周边居民和职工,普惠性收费价格低,送托最远车程15分钟。双职工家庭可以选择全日托,临时有事需要托管的,可以选择半日托或临时托。自正式开托以来,共有在托婴幼儿21人,“15分钟托育服务圈”深受年轻职工欢迎。
在试点基础上,随县鼓励条件成熟的公办小学和私立幼儿园开办托育服务。截至目前,全县注册登记托育服务机构25家,申报托位2570个,每一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07个,创建省级示范托育机构2家。
下一步,随县将不断探索创新举措,用心用情推动“一老一小”工作迈向新高度。在托育服务领域,积极做好项目储备、登记、立项工作,力争到2025年底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嵌入式公办普惠托育机构,让“幼有所育”更有保障。在医养结合领域,精心筛选条件成熟的医疗机构推广“医办养”试点,力争三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让分布式“医养结合”成为随县服务“一老一小”工作的亮丽名片。
来源:健康随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