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道德经》之5

热度 1已有 2329 次阅读2016-9-24 17:10 |个人分类:转发| 道德经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  不若守于中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引语】

       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否定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任何感情,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偏爱,因为万事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人们可以对万事万物施加影响,但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是不会改变的,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水泵、水坝等提高水位,但水向低处流的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二是老子又谈到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是这对前四章内容的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会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

本章也是承上章对道冲作进上步论述。此处由天道推论人道,由自然推论社会,核心思想是阐述清静无为的好处。他用具体比喻说明如何认识自然和正确对待自然,论述天地本属自然,社会要顺乎自然,保持虚静,比喻鲜明生动。 

【评析】

这一章从反对有为的角度出发,老子仍谈论的是无为的道理。天地不仁,表明天地是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人类般的理性和感情;万事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然法则运行,并不像有神论者所想象的那样,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偏爱,或对某物有所嫌弃,其实这只是人类感情的投射作用。这一见解,表现了老子反对鬼神术数的无神论思想,是值得重视的进步思想。从无为推论下去,无神论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他认为天地是无为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只须依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生长变化,不需任何主宰者驾临于自然之上来加以命令和安排。

老子对此问题,通过生活中的两件事加以解说。一是人们祭祀时使用的以草扎制而成的狗,祈祷时用它,用完后随手就把它扔掉了。同样,圣人应无所偏爱,取法于天地之间听任自然。即圣明的统治者对老百姓也不应有厚有薄,而要平等相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作息。二是使用的风箱,只要拉动就可以鼓出风来,而且不会竭尽。天地之间好像一个风箱,空虚而不会枯竭,越鼓动风越多。

老子通过这两个比喻要想说明的问题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政令烦苛,只会加速其败亡,不如保持虚静状态。这里所说的,不是中正之道,而是虚静。儒家讲中正、中庸、不偏不倚,老子讲的这个,还含有无数的意思。即用很多强制性的言辞法令来强制人民,很快就会遭到失败,不如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虚静无为,万事万物反而能够生生不竭。有为,总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老子在本章最后所提出的警告。

总之,本章的主旨仍是宣传虚用,同前两章相连,犹在宣传无为,所使用的方法,仍是由天道而人道,由自然而社会。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QQ|合作伙伴|手机版|小黑屋|广告报价|联系我们|本站简介|无图浏览|随州网 ( 鄂ICP备11019817号-1 )

GMT+8, 2024-5-5 2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