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最近央视质量调查炮轰随州专汽行业,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关注。笔者抽空收看了重播视频,经过一翻思考,产生了一些疑惑,这里写出来供大家探讨。
央视首先播放了三个月前的一起车祸,以此引出“危车”质量调查,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那场车祸。据相关部门对该起事故原因分析大概有四条:
1,司机违规处理引发火灾。2,运输公司只收钱不管理,教育考试交钱签名即可。3,隧道烟雾报警器失灵、应急逃生通道关闭、消防水龙头不出水。(来源新浪网)
4,有关地方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力。(新华社)
“质量调查”难道比“事故专家组”更专业?事隔三个月后,又分析出了“车子本身质量也有问题”?笔者以此猜测,引起此次调查的有可能是“新闻热线”举报,毕竟专汽生产不止一家。
从央视记者“采访”专汽销售人员的谈话内容来看,销售人员对“购车人”非常“坦诚”,那么“非法改装” 为什么如此明目张胆了?首先“生产者”根据“购车人”要求改装专汽,“消费者”明显是“知情人”,可见消费者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受害方”;“销售方”和“生产方”卖出汽车,也不存在“受害”;加上“上牌方”(央视称是“刑台车管所“)可以”被代理“,一场没有明显”受害方“和”监管方“的交易,如此”光明“也算不足为奇,最终“受害”的只能是可能发生事故的受波及者。(这也许是央视报导车祸的原因)事实上,如记者采访中那位女士所说,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环节都不会“安全”,包括“专汽生产企业“本身。就像“超载”现象,事故不断,为什么还频频发生?车主说都在超载,不超载赚不到钱,反正查到就是交罚款。(这里面也有“非法改装”的影子)
综上所述,如果说“专汽非法改装”盛行是因为有“漏洞”,那么到底是“专汽非法改装”造成“漏洞”,还是“漏洞“形成“专汽非法改装”?或许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其它方面问题,央视报导没有多说,笔者也不做讨论。
做为随州市民,本市专汽行业出现违规问题令人痛心,但我相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规范化”的新专汽会走的更远!
注:帖子为假设性分析,请理性阅读,仅代表个人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