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必看】随州网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发布指南2019,随州网最新招聘信息
随州生活百事通随州网标签出炉,快来看看你是什么标签?《版主手册》申请版主的快来哟
查看: 2513|回复: 21

微信在撕裂社会共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6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浏览器截屏未命名.png
文章链接;http://www.21ccom.net/(共识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人人都说中国大陆人阅读量低,多数人没有阅读习惯,实际上,这不是今天,而是历史。
  如今,阅读微信已经普及到任何场合、任何地方,开会读微信、上课读微信、饭局读微信、公交上读微信,有人甚至因此废寝忘食,连坐在马桶上都不忘浏览微信。在多少家庭,各自欣赏自己的微信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一景;转发微信,是无数人今日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微信无处不在。低头阅读微信正代替了家庭交流、同学交流、同事交流、朋友交流,变为唯一的群体横向交流渠道。
  自从微信普及后,读书是否更为减少,尚未统计,但我想,这大概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很多人那里,微信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思想来源、知识来源,乃至常识来源,原本不读书的,恐怕因此更不读书;原来还读点书的,可能因此丧失了仅有的那点读书机会。
  微信里虽说也有书的内容,但任何微信,如果需要点击率、转发率,就必须远离修身,避开养性、减少心智的开启,首先会去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对意见的欲望,而这些,与内蕴丰厚的书籍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在无知无畏的环境中,迎来了自媒体时代
  当阅读微信正成为主要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国情正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我们曾经经历过全国上下一起学哲学、用哲学,一起写诗歌、诵诗歌的时代;我们也经历过工农兵上、管、改的岁月;我们还经历过男女老少一起评法批儒、一同批林批孔的日子;而且几十年间所有的政治运动,几乎都会让工农兵发言,让广大职工说话,每次都是铺天盖地,既无知识,也无逻辑,随意性都很强。
       “关心国家大事”,曾经是我们的生活指南,“身在西下洼,放眼全世界”,曾经是我们的志向。于是乎,许多人从那时起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以为什么事情,即使是专门的问题,甚至是学术,自己都可以任意发议论、随意写几句,也不管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训练。经过耳濡目染,这种习惯,估计早就传给了新一代。正是在这无知无畏的环境中,我们迎来了自媒体时代。
  这几十年,我们的历史知识、思想见解,变化最快,昨是今非、今是昨非的多如牛毛,文革、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新世纪,哪个时间段相互间都不一致,有的甚至截然相反。而很多人在学校里学的历史知识、思想观念,早已深深印刻在脑海里,等到他们走出校门后,这些知识和观念说不定已经被更换了,因为有的是假的,有的是掺了水分的,有的是再也不说的,可除了以后进入专业研究行列的极少数人外,大多数都不可能再去纠正这些知识和观念,即使有人偶尔读了点闲书,也不可能将这些扭曲的内容全部更换一新。
        因此,微信的疯狂传递对象,实际上,许多都属于基础知识错误、基本观念不对的群体,其中有的观念和知识连官方都已不再认可,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种更改和纠正呢?更别说那些官方尚未纠正,但学术界已经达成否定共识的知识和观念了。
        关于文革,关于历次政治运动,实际上都有大量出版物,东方出版社,也就是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子,就出过一套丛书,虽说有的地方没说清,有的地方没有说,但仅从说出来的看,还是有理有据,看过这些书,对那些运动也能有个基本了解,根本用不着相信微信的传言,可是,这些书又有多少读者呢?
  在缺少共识的环境中,微信完成了群的分化
  我们已经远离对改革开放拥有高度共识的时代,因各自的知识结构、思想认知、生活经历、阶层归属、生存状况而形成的不同利益诉求,让人们对历史、对现实的理解日益分化,差异日渐明显,有的完全对立,有的互不相容。而微信的沟通交流,又是以圈子为特征,为了避免传谣之嫌,为了防止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本真,人们真正的思想交流和知识共享,实际都是在具有共识的微信群里,都转发在那些知根知底的朋友中,而那些没有共识和不明共识的单位群和朋友号,不过是传达大众消息和年节问候的空间。
  微信传递的思想、观点和知识,不像报刊,既无反驳,也无争论;更不如网站,网站发布一篇文字,可以跟帖,随后也能看到相反的意见发表。微信传递的内容基本属于单边、单向,即便有人反驳,也不一定就能传递到同一个微信群、同一个人的微信号上,读过彼微信的人,未必读过此微信。
  微信是一种定向传播,谁想看什么,谁愿意读什么,转发的人大多有一本帐,这样才会赢得共鸣,才有回应。揭秘、解密、披露、首次、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疯转了、不能不转、落泪了,外国人都看不下去了,这些微信广告口号,更让微信充满了吸引力,其实,有的是几年前的,有的早已被辟谣,有的漏洞百出,但谁也不会去分析,只要迎合自己的心理需求,管它是真是假!
  网站是平面传递,很多微信内容尽管在网站里都已存在,但网站除了首页推荐外,其他如果不是有目的的点击,谁会注意?而微信是重点传递,当每条微信传来时,只要标题对胃口,无不浏览一遍。
  在这样的当今国情里,在这样的微信传递特征中,人们阅读微信和转发微信,势必走向近亲繁殖。
  如今,拥有共同知识结构、共同思维方式的人,日益聚集在一个微信群里,或是只在同好间相互传递被共同认可的知识和思想,而且越聚越多,越传越有共鸣。即使过去曾经有过不同思想、不同知识的交集传递,经过一次次洗刷和碰撞,有的也已经退出,有的则自觉噤声,大多都完成了自我归类。结果,知识贫乏的更加贫乏,认知扭曲的更加扭曲,思维二元的更加二元,虚假的更虚假,反之,丰富的更为丰富、顺畅的更为顺畅、多元的更为多元、真实的也更真实。
  微信的传递和阅读,原本就是情绪化的选择,阅读率、转发率无不与当下的热点密切联系,而当今的热点又往往与历史难以割舍,于是,历史知识模糊的、历史知识虚无的、历史知识求真的、具有历史研究专业素养的,各自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因为没逻辑的看不明白有逻辑的,有逻辑的不屑看没逻辑的;有相关知识储备的看不上没有知识储备的,无相关知识储备的也没耐心看有知识储备的;有理性的对无理性的嗤之以鼻,无理性的则觉得有理性的缺少兴奋点。结果,在这种近亲转发和阅读中,各自繁殖,互相排斥,应该转变的反而更加愚昧,应该提升的反而更加落伍,应该被指谬的反而成了真理。
  微信群的固化,让阶层的思想固化
  如今,真假难辨的微信最容易获得喝彩,而只讲调侃、不认道理的微信,最有机会走红。这两类微信,让轻信的微信群永远在轻信,让底层的微信群永远处于底层,微信的固化,也让阶层的思想固化、心智固化。
  今年1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些贫者从暂时贫困走向跨代贫穷》,时至今日,以这个标题为引子的文字仍在微信圈里被不断转载,而且都被认为是人民日报释放出了什么信号。事实上,被微信广泛转载的是网络作者的点评文章,除了引用了几个数据和人民日报的标题外,其他都是网络作者自己的声音和看法,与人民日报无关。
       这就是人们阅读微信的习惯,只要标题扎眼、质疑对路、情绪切合,就囫囵吞枣地浏览一遍,然后拼命转发。如果这样的东西传递到明白人的微信圈里,就会有人找来人民日报原文仔细阅读,再从逻辑和知识上去发现这篇文字的诸多谬误,可这样的微信圈和读者并不占多数,占多数的恰恰是另外的群体,因此,这种似真似假的微信反而拥有广阔的市场。
  还有一篇微信文字,说的是北京买房问题,已经在微信圈里转发了半年多,点击率、转发率之高都是惊人的,而且一概标明“有群的都转发,就不信传不到总理那里去”。这篇类似段子的东西,实际转发的都是那些最基层群体组成的微信圈,包括色情微信圈,却始终进入不了稍有知识层次的微信群,甚至在网上都难以寻觅,因为其中逻辑混乱、比喻荒谬、有悖常理。然而,这样的微信却特别符合底层微信群的阅读习惯:以大众关心的热点为主题,以简洁直白无需思考的排比句为结构,以艺术化的、夸张的、略带调侃的语气贯穿,所以,无论别人怎么看,在底层都能赢得共鸣和欢呼。
  一个民族缺少共识是危险的,尤其缺少人类基本的共识更加危险。我们今天已经面临一个共识缺乏社会,连当初形成的改革开放共识都已经撕裂,而微信的近亲繁殖又加剧了这种撕裂,每当一个重要社会事件出现时,这种撕裂就显得格外强烈,微信鲜明表达出各群体话语的互不相容,自说自话。
  共识只有经过公开的大讨论之后才能达成,就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样,但很多问题却在后来处于不争论或者只做不说的状态。不过,不说不等于不想,不讨论不等于一致,结果,时间过得越久,原来已经清晰的反倒模糊起来,原来模糊的则愈加混乱,原来就有分歧的更视同水火。这些,在近亲繁殖的微信中已经表露无遗。http://www.21ccom.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读书狼 于 2015-4-26 16:30 编辑

@yanglin @ yanglin @封江游子 @苏珊的QQ @清心可以 @老三届 @临溪而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狼 发表于 2015-4-26 16:25
@yanglin @ yanglin @封江游子 @苏珊的QQ @清心可以 @老三届 @临溪而渔

微信传递的思想、观点和知识,不像报刊,既无反驳,也无争论;更不如网站,网站发布一篇文字,可以跟帖,随后也能看到相反的意见发表。微信传递的内容基本属于单边、单向,即便有人反驳,也不一定就能传递到同一个微信群、同一个人的微信号上,读过彼微信的人,未必读过此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狼 发表于 2015-4-26 16:38
微信传递的思想、观点和知识,不像报刊,既无反驳,也无争论;更不如网站,网站发布一篇文字,可以跟帖, ...

网站是平面传递,很多微信内容尽管在网站里都已存在,但网站除了首页推荐外,其他如果不是有目的的点击,谁会注意?而微信是重点传递,当每条微信传来时,只要标题对胃口,无不浏览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6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正在多元化、专业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6 17: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没喊我~~我在考虑是否需要说两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6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爆炸时代,微信不过是浪花一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15-4-26 17:15
又没喊我~~我在考虑是否需要说两句……

@~云淡风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6 2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狼 发表于 2015-4-26 16:39
网站是平面传递,很多微信内容尽管在网站里都已存在,但网站除了首页推荐外,其他如果不是有目的的点击, ...

嗯,读书狼不愧是文化人,对微信的利与弊分析的很透彻~~但是个人觉得,微信虽然是现在网民几乎都在用的手机软件,但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让人浮躁甚至笃信谬论谣言的罪魁祸首并不应该是微信,应该是互联网,或者是智能机的广为所用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时代,书或将走人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6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之低俗,与过早一样。如果大家都把过早当作正餐了,看微信也就等于是上学了。
QQ历经近20年而不衰,微信出来两年就质疑频频,这已经说明问题了。

如果微信的快餐文化是主流正道,必定会有更快捷和味精投入量更精准的啥取代它。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收起 理由
清心可以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7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封江游子 于 2015-4-27 06:50 编辑

我就属于:原来还读点书的,现在丧失了仅有的那点读书机会。

不过,对那些危言耸听的标题我已经没有点进去的兴趣。我倒是从一个人的微信里,看出他(她)的性格,学识,修养,兴趣,爱好,价值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合作伙伴|手机版|小黑屋|广告报价|联系我们|本站简介|无图浏览|随州网 ( 鄂ICP备11019817号-1 )

GMT+8, 2024-4-26 1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