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市不少中小学校都陆续开展了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教育孩子们懂法、守法的同时,教授青少年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也非常重要。而其中,如何帮助孩子们提高“防骗”安全意识成为了热点话题。 学生防骗应变能力不足 “老师说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能随意给陌生人开门。”在城区一所小学的安全法制课上,记者随机采访几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如何应对陌生人的来访,发现多数孩子都具备一定防范意识。 “但如果陌生人说自己是父母的同事,或者自称是查电表、修水管,或者是送快递的,该怎么办呢?”同样是能否给陌生人开门的问题,当有经验的民警给出不同的情景提问时,不少的孩子却顿时陷入迷茫。虽然多数家长和老师都会教授学生们一些防骗知识,不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孩子们的防骗应变能力仍显欠缺。 采访中,不少的学校都表示会定期为学生开设安全知识相关课程,防骗知识当然也会涉及其中。“但现在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太多了,即便学校上课提醒过,孩子们能不能学以致用也很难说。”曾都区一位小学教师张老师说。 家长应先提高防骗意识 在采访家长对孩子防骗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有过走失的经历。尽管其中多数孩子的走失事件与“被骗”、“被拐”无关,但也令他们心有余悸。 “一些家长太大意了,应该教会孩子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在城区流动警亭,民警们常常会碰到一些与父母走散的孩子,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有惊无险,孩子被顺利找回,但这些事件暴露出父母对孩子安全教育缺失的现状。在烈山大道工作的协警胡警官告诉记者,特别是在重大的节假日,孩子走失的情况常有发生,家长们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也应该加强对孩子自身保护意识的教育,让他们知道遇到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就算是大人也会有上当受骗的时候,更别说小孩子了,”市民刘女士对记者说,近期她还收到了一条谎称孩子遇到意外急需汇款的短信,因为当时孩子正在身边,所以才能很快识破骗局。“看来,防骗教育不仅仅是要针对孩子,我们家长自己也得提高防骗意识。” 安全教育重在平时累积 “虽然近两年随州没有学生被骗被拐的恶性案件发生,但教会孩子们必要的防骗防拐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社区民警郑润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社会人员流动量大,在校学生仍然是防拐防骗的高危群体。 防微杜渐,安全教育重在平时。“学校老师的教育是一方面,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多向孩子灌输一些安全知识才是最有效的。”郑润提醒家长们注意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同时也呼吁学校和家长结合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平时经常对孩子进行防骗的机智教育,加强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把安全教育适时地融入到日常活动中,提高孩子们的避险能力。本报记者陈巧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