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随县殷店镇区出发,经过20公里崎岖的山路,便来到二妹山脚下。二妹山因风能发电站的建设而闻名,而山脚下朱店小学的10名教师,仍默默无闻地为100多个山里娃而坚守。 记者一到该校,见老师们正在平整校园里的一块场地。校长高华明乐哈哈地说:“这块场地平整好后,我们想建一个水泥篮球场,到时候师生们就可以打比赛了!” “这电线杆就是我们栽的。”“我们还会做砌匠的活儿呢!”老师们七嘴八舌地叙说起来。学校经费紧张,为了节约,老师们在教书育人之余,也做起了许多“份外”的工作。 去年暑假,学校为了解决教学楼楼顶雨天渗水的问题,老师们放弃长假休息时间,自己动手,在烈日下拿火枪,烤油毡,浇屋面。去年冬天,为了彻底解决学校师生用水困难,他们又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动手打了一口深水井,为了安装调试潜水泵,副校长姚强不顾危险下到十几米深的井底。学校电线年久老化,老师们自己动手,更换电缆电线。学生床铺为上下层铁架,学生上下不安全,老师们自己动手借来工具进行改造…… 条件艰苦,老师们却无怨无悔。邓正波老师今年56岁,是该校年纪最大的老师。前几年,孩子们在镇上买了房子,考虑到父亲年纪大了,他们多次劝说父亲调出朱店,但他却说:“我在朱店小学工作快一辈子了,我留恋这里的山水,更留恋这里的孩子们。”老教师赵达富,妻子住在镇上,体弱多病,患有脑梗塞,需要身边有人照顾。组织上考虑他的实际困难,准备将其调到镇区附近学校任教。但他婉言谢绝,毅然将妻子接到学校里住,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妻子。校长高华明在朱店从教26年,从没要求调动。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朱店人,只有把朱店的教育办好了,才对得起养育自己的父老乡亲。而年轻教师们,也同老教师们一道,默默坚守。三十多岁的姚强,是去年秋季开学时镇中心学校交流过来的干部,来校担任副校长。今秋开学时,按照有关规定,他应该调回镇区学校,但他却选择了留下。 有了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们的齐心协力,虽说是仅有百把学生的偏远山区学校,学校的教学却一点也不马虎,开足开齐了包括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的全部课程,新教育实验、大家唱、大家跳等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让山里娃也同城里娃一样,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学校教学质量赢得群众的称赞,并连续被镇委镇政府和中心学校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一个人要带几门课,一天要上四五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但朱店小学的老师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仍然积极乐观。校长高华明说:“以后我们学校要是兴建起多媒体教室、有了班班通,我们朱店的山里娃就学得更高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