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董斌
编者按:白驹过隙光阴转,又是一年回眸时。2012年,随州市大事多多、喜事多多,难事也不少;2012年,随州人克难奋进、激情创业,硕果累累!回顾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力开展“四大行动”、奋力建设“圣地车都”,成功应对了特大干旱、专汽市场低迷、食用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带来的压力,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 为全面展示2012年随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激发全市人民建设小康随州的壮志豪情,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激情,2012”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圣地车都”战略,引领随州发展的旗帜。 今年5月29日,省委、省政府在随州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将 “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提升为省级战略,并写进了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圣地车都”战略成为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年8月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刘晓鸣对“圣地车都”战略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说,“圣地车都”战略是一个契合随州实际的战略,一个特色引领战略,一个全域性战略,一个“一业兴带百业旺”战略,一个城市品牌营销战略。 近几年来,我市致力于擦亮炎帝神农文化名片,高标准建设了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并连续四年举办寻根节,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随州作为世界华人谒祖圣地的品牌效应逐步彰显。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景区的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品牌还不够响亮等。如何进一步增强“圣地”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市长傅振邦提出,建设谒祖圣地要做好总体规划,将景区硬件建设与炎帝神农文化软实力建设并举。目前,景区正在抓紧编制总体规划、后续项目策划等,并将启动炎帝农耕文化园、世界华人大宗祠等三期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随州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共聚集企业170多家,其中具有国家公告资质企业达到21家,去年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因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产业资源最富集,2007年11月,随州被授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但我市专汽产业总量和综合实力不强,整体档次有待提升。为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国专汽之都,我市制定了专汽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专汽产业总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力争800亿元,并向千亿元产业目标冲刺。我市积极引进中国恒天、中航工业、厦工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与本土企业嫁接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建设专汽研究院,举办专汽论坛、专汽博览会,谋划建设专汽检测中心等,打造专汽新产品的策源地,开展专汽产业信息服务、贸易展览和产业发展研究,真正将随州打造成不可取代的专汽发展之都、产品之都、实力之都、最具核心竞争力之都。 同时,我市坚持以炎帝神农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一边打造谒祖圣地的,一边大力挖掘编钟文化、曾侯文化、佛教文化、山水文化等,积极推进大洪山慈恩寺、千年银杏谷、徐家河等景区建设和提档升级,谋划建设随州大遗址公园等。今年前10个月,我市旅游人数首次过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多亿元。据市旅游局透露,预计到2015年,全市将创建1个5A级、9个4A级旅游景区,成为旅游经济强市和优秀旅游目的地。 我市坚持以专汽产业为引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抓好专汽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风机制造等特色优势工业,推进医药、化工、建材等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元至10月,全市规模企业达到529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近700亿元。前不久,我市制定出台了工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预计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0家。 市委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三化”同步,强化投资、项目两大支撑,打造一流环境,是推进“圣地车都”战略的谋远之策。8月份以来,全市上下通过开展平安建设、作风整顿、项目建设、生产自救和抗灾帮扶 “四大行动”,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掀起了投资和项目建设的热潮,推动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近几个月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北京拜访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到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到省城拜访省直部门并签署合作协议,为随州发展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望突破500亿元。明年,我市谋划各类项目403个,总投资2734.3亿元。一大批工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和民生项目的投资建设,将掀起“圣地车都“建设新的高潮。 一项战略谋长远,圣地车都起宏图。“圣地车都”战略使随州明确了发展定位,明晰了发展方向,必将引领随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