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文化市场经过近些年发展,门类比较齐全,形成了包括演出、娱乐、音像、电影、书报刊、文物复仿制、体育、美术、文化艺术培训、对外文化交流、网络文化、电子出版物、印刷、出版、广播电视等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但如何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实现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服务随州“圣地车都”服务,成为当前文化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 加强立法 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是法制管理,作为进入文化市场的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各自合法利益的保障,最终有赖于相关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强市场理论研究,实行法治是文化市场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文化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近年来,文化市场立法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基本上结束了多年来文化市场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历史。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文化市场理论研究、文化市场立法滞后于文化市场发展等问题。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健全立法体系,加快立法,尤其是高层次立法是当前文化市场立法工作的突出任务。文化市场大法应尽快出台,现有文化市场的各项管理法规要通过不断修订完善,使其效力层次更高,界定更加准确,更具有操作性的基础上,颁布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实施细则。 理顺体制 确保机构经费到位 文化市场的繁荣要有管理来配合和保证,文化市场管不好,很大程度上与管理体制、执法机构定性、经费不足有关。当前的文化市场缺乏统一、有效、规范化的管理格局。还有部分文化市场执法机构经费难以保障,人员办公经费靠罚款解决,这些就难以实现文化市场规范化管理,使整个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文化市场大法没有出台之前,在现有文化立法和管理体制基础上,按照对文化市场监管实行 “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的原则,明确协管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关系,分清各自的职责,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进行管理,并主动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做到守土有责,形成全面管、重点管、配合管的管理模式,形成文化市场管理的有效格局,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培训 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担负着案件处理意见提出重要的第一环节、担负对经营者的法律培训、对社会开展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法制宣传工作等重大职责,作为执法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执法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职责作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必须注重学习。在工作中做到勤于看、善于听、敏于思、精于写。即要能说,能写,能干,能思,既有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水平,既有综合协调、上下沟通方面的本领,又有独立办事、独档一面的能力,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作为一名文化市场执法人员,虽说普通,但它却是政府公共权力的代表,在老百姓眼里他就是权力的象征,最能代表文化人形象。作为一名执法员肯定要面对方方面面的诱惑,在诱惑面前,一定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扛得住人情的羁绊,以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去努力工作。不拿原则做交易,不拿权力做人情。用良好的品德赢得领导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 依法行政 构建和谐文化市场 自由的历史是信奉程序保障的历史,程序是实体法律得以正确实施的法律,没有程序就没有法律的有效实施。所以,严格规范文化市场执法文书,按程序执法,是文化市场法制化管理的需要。尤其是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要坚决克服“为钱办案、为案收钱”的弊病,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另一方面教育当事人合法经营、正当经营,扶持当事人合法发展,而不是一罚了事。案件办理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重大案件,集体研究确定。确保每一案件定性准确,办案严谨。此外,我们一方面要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思想,创新执法理念。这是新时期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革新,从而树立起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的是“管理与服务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权力与监督并重”、“公权与私权并重”。实现“简单粗暴式”执法向“人性化”执法转变。人性化执法是构建和谐文化市场的前提和条件,也是转变执法观念,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基本要求。通过“人性化”执法措施,确保了政令畅通和违规案件的不断下降,达到了构建和谐文化市场的目的,也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真正成为“精神领域的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