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随州网记者 周 强
开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随州专汽产业市场低迷,食用菌产业受出口退税政策影响较大等严峻形势,我市特色产业又是怎样实施转型升级,分兵突围的呢?连日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企业,寻找答案…… 借外发力聚产业 我市实施”圣地车都“战略,引导企业攀高结贵,嫁接重组,激活存量,逆势突围,着力打造专用汽车产业集群。 中航集团与奥龙合作,玉柴重组东特和大力;全力铸造与广东富华“结姻”,楚威公司与三环集团“牵手”;厦门海翼集团与楚胜重组,奥马公司和徐工集团一拍即合…… 继中国航天、中国重汽、中国恒天等国字号企业登陆随州之后,一大批国字号企业纷至沓来,7家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随州,逐鹿“中国专汽之都”。 奥马公司逆势突围拓市场。“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采取借外发力和错位创新的发展策略,促进企业逆势突围。”奥马公司负责人说。“借外发力”,奥马公司和徐工集团成功“牵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奥马公司成为徐工集团在华中地区的唯一生产基地。目前双方已达成3年战略合作意向,每年奥马公司将以OEM的形式,为徐工集团加工生产混凝土搅拌车。“错位发展”是奥马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又一途径。奥马公司以混凝土搅拌车、散装水泥车等专用车为主导产品,与我市其他企业错位发展,紧盯高附加值产品,赢得市场主动权。 三环铸造逆势前行增效益。“只有差异化发展,不断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总经理章永亭深有感触地说。三环铸造充分发挥重组后的规模效应,抢抓机遇,逆势前行。为抢占高端市场,三环铸造从德国引进7条戴姆勒–奔驰公司乘用车制动盘全自动加工生产线,整体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花重金聘请和君管理咨询公司为其优化内部管理,吸引专业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公司已经与美国车桥、印度塔塔、印度爱莎等十余家国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如今,我市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形成以齐星、恒天汽车、厦工楚胜、程力集团、重汽华威、全力机械、东风随专、东风随州车轮、航天双龙、三环铸造等骨干企业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促转型 今年,受国际市场低迷和食用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我市农产品出口面临考验。 “为应对‘寒冬’,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走高新技术产业之路,以科技作支撑,选育和推广珍稀菇,对现有的产品提档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三友公司董事长吕华彪说。今年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从日、韩等国引进高端进口生产和检测设备;在南漳县长坪镇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万亩食用菌种植基地;投资2000万元从西班牙引进自动化食用菌种植大棚,实现了工厂化规模种植;发展食用菌工厂化恒温栽培、调味品生产、特色罐头生产、生物有机饲料及生物有机肥料生产。 裕国公司在“寒风”中岿然挺立,坚韧绽放。“我们应时而变,调整结构;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董事长雷于国说,“寒潮来了,正是转型升级的好时机。我们与上海农科院、湖北农科院等开展校企合作,依托科技创新,开发出以香菇为原料的附加值更高的功能产品。同时,增加罐头产品比重,如今,香菇罐头、果蔬罐头比重达30%。在巩固欧美、日本等市场的同时,继续发力,今年又打开了南美洲市场。” 炎帝科技公司彻底改变传统食用菌生产方式,投资5000多万元,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设备,采用工厂化恒温方式栽培金针菇等珍稀菌。按照工业产品标准进行生产,实现金针菇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目前,该公司一期项目年产金针菇2000吨,明年年底全部项目完工后产量可达到6000吨。 业内人士认为,外贸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市食用菌出口由于实施科技创新,及时转型升级,从走势来看将实现逆势而进。 一业兴带百业旺 大项目成就大企业,形成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市委市政府“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积极引导,应对危机,练好内功,开拓市场,促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逆势前行;一方面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发动机”和“助推器”,按照“重大项目引领、工业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突破”的思路,从几千万到数亿元的投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专用汽车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一个个正在建设的大项目上演着一场场精彩的接力赛。 全市开展以“大策划、大招商、大项目、大帮扶”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建设大行动,力争实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全省 “保五争三”,总额达500亿元。市委、市政府实行对口帮扶、“一企一策”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破解融资难题,加大金融对经济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减轻企业负担,用足用活政策减免企业税费;积极牵线搭桥,组织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各类产品展览会、洽谈会18场次,其中我市20余家专汽企业集中亮相中国国际商用车展,引人注目。 市经信委主任布厚伟说,针对我市专汽产业总量有待扩大、产品结构有待优化的实际,我们将抓机遇,落实省部战略,千方百计做大产业总量,矢志不渝提升发展质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专汽资源聚集;坚持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轻”方向发展,加快企业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从传统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通过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金字招牌,加快启动“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专汽产业“一业兴带百业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