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生活 其他 查看内容

省农科院专家来随指导科技抗旱救灾

2012-12-28 11:26| 原作者: | 查看: 10768| 评论: 0|发布者: 随州网

    本网讯 记者张顺、通讯员许贤超报道:8月3日,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家组李家发等一行3人到我市曾都区指导科技抗旱救灾工作。专家组一行在了解旱情、虫害和高温等不利中稻生产的实情后,实地察看了何店镇的中稻生产情况和王店村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提出“以水调温,改善田间小气候,重视叶面喷肥、药肥混喷,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和突击防控稻飞虱,兼顾防治其他病虫”的具体措施,对南郊办事处黄畈村13组的水稻旱情提出了近期有水强管或无雨改种的建议。
    目前,曾都区水稻生产呈现旱灾、高温热害和病虫害多灾叠加、多重并发,为害可能不断加重的态势,受旱面积41.1万亩。
    专家建议,以水调温,改善田间小气候。水稻抽穗扬花前后10天,对温度要求严格,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达到35℃以上,就会导致高温杀雄、小花败育、花粉破裂,形成“花而不实”的高温热害现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对处于孕穗、抽穗的中稻田块,要设法建立3寸左右的水层,灌水降温,改善田间小气候,突击预防中稻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影响
,突击预防中稻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影响。
    重视叶面喷肥、药肥混喷,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在中稻生育后期,根系的营养吸收能力大大减弱,加之干旱造成的营养生长不足,抓好后期叶面喷肥,确保中稻叶青籽黄不早衰十分重要。为此,要采取叶面喷肥、药肥混喷,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耐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在中稻破口前和抽穗10-20%两个重要时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加尿素20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科学调度水源,区别用水。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对不同茬口、品种、播栽方式和时间的水稻科学管理,要重点保障处于孕穗期水稻用水。
    突击防控稻飞虱,兼顾防治其他病虫。后期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三病三虫”,即稻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旱助虫威”,当前最为紧迫的是“三代稻飞虱”发生面广、发生程度重,短翅成虫基数高,如防控不力,“四代稻飞虱”将会成百倍增长。为此,要采取“压前控后”治理策略,努力减少当前发生数量,并做好外来虫源大量迁入为害的应急防控准备。在8月上旬,集中组织防控1-2次,坚决把虫量控制在防治标准以内。根据当地虫情测报,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和稻飞虱,推荐用药为200克/升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10毫升/亩;毒死蜱(乐斯本)乳油60-80毫升/亩(根据植保部门的意见选择用药),严禁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等高毒农药。施药时间一般选择晴天下午3-6点为宜。病害防治在破口前5-7天施第一次药,再过7-10天施第二次药,可选择30%爱苗乳油15-20毫升,或者好力克悬浮剂18毫升加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50-75克,一般兑水50公斤/亩喷雾,可防治稻曲病、纹枯病和穗颈瘟。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公益志愿
    一周热门团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