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文化 随州文苑 查看内容

这里没有冬季

2013-1-1 23:19| 原作者: | 查看: 10481| 评论: 0|发布者: 随州网|来自: 随州日报

分享到:
    门前的梧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一转眼,我已在随南环潭这个小镇生活了二十年。如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环潭一中这位厚重的母亲,她的孩子就犹如这梧桐叶来了去,去了来。过去的人,过去的事,种种的温暖一直珍藏在我心间……
    初来环潭一中,我好陌生,陌生的人,陌生的景。望着偌大的校园,徒生空落的感觉,我就像一个怯生生的孩子,拎着行李,不知所措地望着身边的一切。接待我的是学校校长,他的微笑中透出一种特有的亲和力。他简要地介绍了学校的方位,还特意提到教工食堂。不知怎的,我突然喜欢上了这里,陌生离我一点点远去。
    当我走进寝室的那一刻,我激动了好一阵子,我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住处,远离了读书时十几人同居一室的喧闹。我放好行李,就地取材,就着室内残留的断砖,四角垒起,和着一块木板,搭建了我人生中第一张床。
    这样自得其乐的日子过了几天,当落叶开始纷飞的时候,我迎来了我的第一批学生,在我走上讲台的一瞬,望着一双双稚嫩的眼睛,我终于明白我的读书时代就这样结束,有些伤感地醒悟我现在真真切切地做起了孩子王。
    那时候,我们各学科一个办公室,我们的语文组长是马红均老师,五十多岁年纪,我喜欢看他用眼睛的余光透过鼻梁上的眼镜看我们这群年轻人的神情,他知识渊博,深入浅出,和他在一起如坐春风。每逢我们组年轻人讲公开课,马老师势必严查我们的教案,连个细节都不放过。记得刚上班不出一月,我就接到在全镇讲达标课的通知,早没了初生牛犊的气势。不等我求助,马老师主动找我,我们一起修改教案,一起设计精彩的过渡语和精当的板书。自然我的课轻松达标,在我初尝成功的喜悦之时,充满了对马老师的感激:他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导师。
    有时我想,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匆匆过客。可我就那么幸运,我的过客就是眷顾我。胡姨就是其中一个。胡姨是那时我班代政治课谭老师的妻子,在学校小店工作。她年轻漂亮又很善良,每次经过小店,哪怕匆匆一瞥,她都会投给你一个暖暖的微笑。不知怎的,见她第一面,我就喜欢她,她温暖得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因为和谭老师同教一个班,自然少不了班级交流,一来二去,我和胡姨便熟识了起来。于是,胡姨工作的小店成了我的最佳去处,胡姨的家成了我的饭馆。每每和她走在一起,不认识的人还把我们当做一对母女。后来我结了婚,有了孩子,恰巧胡姨闲居在家里,于是帮带孩子成了胡姨每日的必修课,这让我和我先生很过意不去,每说感谢的话,她都摆摆手说:“你们这孩子,怎么这么见外啊?我闲着也是闲着,你们年轻,忙好自己的工作要紧啊。”后来,孩子大了,随着谭老师的退休,胡姨和谭老师去了广州儿子那里。但每次经过她的家,她曾留给我的一言一行,我都会历历在目,不自觉地在她紧闭的门前久久伫立。
    ……
    不知何时,窗外的冬雨停了,伴随着一阵阵寒风,梧桐叶一大片一大片地从我眼前滑过,凋落在地上,它们仿佛对我说:“你的故事还没续完呢!”是啊,人生漫漫,我的故事怎会续完?又怎能续得完?于是,我弯下腰,小心地拾起一片落叶,揣在怀里,轻声对它说:“在这里我就是没有冬季。”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讲述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四)
城东旧事~~我的少年 我和姐姐历经一年多汉口孤儿院的艰辛,回到外婆家的稻草屋,时光到了1950年,...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三)
第三章 母子汉口逃难 流浪少年的活生生现实,及乡邻们各种共产党革命传闻,给寄居外婆家的母亲一...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二)
开篇以〖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为题.以两个中国现代史上的节点为引,写【百姓家史】.家庭,往往是...
专栏
个人专栏建设中…
随网文化频道近期将推出个人专栏,欢迎推荐或自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