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生活 其他 查看内容

促进科技创新建设专汽之都

2012-12-30 23:27| 原作者: | 查看: 10517| 评论: 0|发布者: 随州网|来自: 随州日报

                             任亚楠
    当前,随州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的跨越。建设专汽之都,关键要促进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切实引进专汽人才。
    加强专用汽车基础技术研究,抢占战略制高点。虽然把随州建设成“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已经被提升为省级战略,但是放眼全国,要清醒地看到,天津、吉林长春、辽宁铁岭、河北邢台、山东梁山、安徽马鞍山、湖北十堰等地专用汽车产业均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随州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把专汽之都做成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专用汽车市场的竞争,归根究底在于技术。而加强专用汽车基础技术研究,无疑对打造专用汽车产业集群、抢占战略制高点有着深远意义。第一、建好中国专用汽车研究院。研究院要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入股、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长期重点方向是底盘制造技术、上装系统集成技术、内燃机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电视监控及半挂汽车设计(UG、PRO/E)应用。第二、夯实本地专用汽车基础技术研究力量。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案是把随州职业技术学院转型,使其以专用汽车技术为鲜明特色、服务地方经济。政府要协助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成长为专用汽车技术基础研究的专门院校。第三、创新专用汽车基础技术研究机制。为实现专用汽车技术基础研究弯道赶超,随州可以把部分重点课题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标,开拓灵活的基础技术研究机制。
    面向市场,引导企业加大专用汽车研发投入。随州专用汽车产业集群拥有生产企业近200家,其中罐式车、环卫车、平头车身、钢质车轮和汽车铸造件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然而,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制造工艺水平、制造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标准化程度等方面,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都存在较大距离,这直接导致企业利润偏低,研发投入热情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经济效益深受影响,也就没有积极性在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为此,政府应面向市场,引导企业加大专用汽车研发投入。第一、进一步对企业专用汽车技术研发进行财税扶持。政府要从专汽之都建设专项资金中直接对企业研发进行补贴,还要加大对企业专汽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第二、根据区位优势,本地企业加大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共建专用汽车研发基地。第三、政府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入国内优势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重组。鼓励、支持、引导本地专用汽车厂家借力湖北汽车走廊资源,合作重组,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以人为本,切实引进专用汽车领域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随州为内陆三线城市,区位上对吸引专用汽车人才不占明显优势,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第一、政治上给专汽人才以各种荣誉。全市干部群众要深刻认识到,一业兴则百业兴,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能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非常积极的拉动作用,所以,要为专汽人才授予“荣誉市民”等各种政治荣誉,形成全市尊重专汽人才的社会风尚。第二、经济上给专汽人才以较高待遇。专汽人才在随州建功立业,推动本地经济跨越发展,政府和企业应该给他们提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三、发展上给专汽人才以较大空间。有事业心的人才往往更看重事业发展空间。随州应加速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这样让各种专汽人才把随州作为就业、发展的首选。政府和企业要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对专汽人才大力倾斜。第四、情感上对专汽人才以关爱。人都是有感情的。政府和企业要把人才工作做实做细,关爱专汽人才的健康、家庭、子女教育等。另外,可以和在外地的随州籍专汽人才密切联系,鼓励他们为家乡假设添砖加瓦。第五、形成引进专汽人才的灵活机制。为一个地方效力,并不一定要他们来实地工作。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点更是如此。政府和企业要开拓用人视野,降低引才难度,可以形成兼职、远程办公等形式多样的工作机制。 (作者系随州市委党校讲师)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公益志愿
    一周热门团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