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市委书记刘晓鸣到随州经济开发区调研时要求,开发区要在随州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工作中发挥龙头作用,同时提出在未来几年内要建成国家级开发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给开发区作出的战略定位,为突破我市目前的区划、产业、体制和机制限制,就如何打造千亿元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为随州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值得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们关注。 专汽产业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已形成五大优势。 突出的聚集优势。随州是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截至2011年底,随州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有220家,专用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11年全行业员工有7万余人,实现工业产值2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实现税收9.55亿元,占全市工业税收的35%。 突出的政策优势。2012年省委、省政府将建设“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列入全省“一元多层次”省级战略,省政府现场办公会为随州专用汽车产业,每年安排1千万元专项资金,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每年为我市专用汽车产业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引导省内专用汽车资质向随州转移。 突出的技术优势。目前,我市全行业有熟练技师、技工2万余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企业还与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企业工艺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现代设计制造技术、流水生产线技术等大量应用。全行业有齐星车身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重汽华威、航天双龙等1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突出的市场优势。目前,我市从事汽车销售的人员众多,销售市场广阔,品牌效应显著,在全国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行业有销售人员9000余人,市场遍及全国,远销东南亚、独联体、南美、中东和非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行业拥有“东风”、“齐星”、“大力”、“程力”4个国家级驰名商标,有“楚胜”、“龙帝”等8个湖北省著名商标。 突出的区位优势。随州位于武汉与十堰汽车走廊的中段,是全国地理中心,“三条铁路、四条高速、三条国道”穿过境内,因此我市专用汽车产业具有较低的物流成本优势。 专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产业集群功能未分区。全市没有对专用汽车产业整体规划功能园区,存在产业混杂,资源分散,建设重复,凝聚力不够的现象。 产业集群分工不到位。就品种而言,我市专用汽车企业只能生产约500种雷同的产品,仅占国内专用汽车5000种的10%;就产量而言,我市以罐式车为主,而2010年全国罐式车产量为12.52万辆,仅占专用汽车总产量234万辆的5.33%。 产业集群协作不配套。如车桥、加油机、液压泵、减速机等高新技术零部件全部依赖外采,甚至进口,地方能产的油泵、水泵、取力器等零部件也仅占本地市场的60%。 产业集群升级缓慢。目前,铝合金和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智能化操控技术将给专用汽车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东、江苏应用如火如荼,而在我市应用极少,只能仿造国内外产品。 产业集群联合不积极。我市专用车、底盘和零部件企业各自为政、恶性竞争,2011年全行业利润率仅为4.96%。而像中集集团等专用汽车企业通过联合采购,每辆专用汽车比我市节约成本数千元乃至数万元,发展不断提速。 产业集群服务极缺乏。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机构高度发达形成的现代制造业服务体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助推剂,我市专用汽车产业在现代制造业服务体系的小额融资、上市辅导、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技术交易、对外贸易、商务会展等领域的高水平中介机构十分缺乏。 专汽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我市专用汽车产业要突破我市目前的区划、产业、体制和机制限制,打好六大战略,建立全新体制,发展产业集群,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充分发掘“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品牌效应。 建立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建议在随州设立“湖北省专用汽车产业园”,在缴税渠道和业绩考核不变的前提下,由省专用汽车产业园将全市专用汽车企业全部纳入统一管理体制,下面分别设立市经济开发区园、曾都园和随县园。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将从淅河至厉山长35公里带状分布的大产业园区为轴线,划分成生产制造区、科教研发区、服务贸易区、物流配套区、城市新社区等五大功能区,促使原来散、乱、小的专用汽车企业集中到统一规划的大园区中来,共享基础设施,改善空间布局,优化生产流程。 促进产业集群调整升级。促进产品升级,加快发展铝合金、高强度钢等新型轻量化材料,重点开发铝合金罐类、厢式类和作业类专用车等新产品,开发智能化、多功能化和新能源专用汽车;促进工艺流程升级,推动专用车企业在分工生产的前提下,分产品系列建立自动化、成套化和柔性化流水生产线。 搭建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市政府要支持专用汽车产业逐步在研发、物流、商务、信息、咨询、金融、孵化等领域搭建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七大”服务平台。重点是采取“政府支持、协会牵头、市场运作、开放服务”的方式兴办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检测中心、会展中心和交易中心。 健全产业集群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要组建市专用汽车产业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解决政策支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创新、扩大出口、财税金融等十大战略方面的事务。同时要建立汽车行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逐一解决汽车行业全局和企业的具体问题。 完善产业集群政策支持。落实好省部共建协议,紧密联络中机联和中汽协,推动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现场会。出台专用汽车产业促进政策,在发展目标、招商引资、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名牌战略、兼并重组、联合采购、联合销售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的“干货”政策。 (作者系随州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