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涛做客中国随州网
主持人:“据了解,开发区为打造大平台,将在今年启动光伏工业园的拆迁和建设,对光伏工业园的定位和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刘涛:“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尽管目前的市场形势仍不景气,但我们相信市场经过“大浪淘沙”式的洗礼,必然会迎来下一轮“井喷”。目前的沉寂期是加快建设的有利时机。同时,市委三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将随州打造成湖北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为我们发展光伏产业指明了正确方向。 关于光伏产业园的定位,基于全市现有光伏企业都集中在开发区,其定位就是“湖北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下一步的规划主要是在晶星多晶硅项目周边开辟3平方公里范围,围绕3000吨多晶硅项目,集中发展切片、拉棒、封装、电池板等上下游产业,争取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实现100亿元以上产值。” 主持人:“项目是发展的生命,面对全国各地拼政策、拼资金、拼服务的招商“竞赛”,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能力”,把项目落地作为“第一实绩”,2011年,新引进项目35个,实际到位资金21.15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请问刘主任,在招商引资方面有什么感受和经验?” 刘涛:“项目是开发区的灵魂,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拆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土地平整,包括市委、市政府设立开发区这个机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引进更多的项目。评价开发区发展成效的各项指标,其支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项目的带动。同时,绝大多数项目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都不是主动来落户的,需要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活动来促成、来实现。从多个角度来讲,招商引资就是开发区的“第一生产力”。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是矛盾的,招商引资也不例外。从事开发区工作多年,招商引资占据了我的绝大多数精力,可以说是禅精竭力、冷暖自知。经验称不上,感受很深,那就是:亦难亦不难。 所谓难,就是当今时代是一个“全民招商、全地域”招商的时代,不光中西部地区招商,沿海发达地区也在招商;不光开发区干部在招商,省市领导和部门领导也都在招商。这种形势下,项目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成为了稀缺资源,招商引资成为了各地拼资源、拼政策、拼服务的“拉力赛”,其周期之长、难度之大,不难想象。一着不慎、前功尽弃。 所谓不难,就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各地在招商优惠政策、扶持资金方面的投入差距逐渐缩小,甚至有趋同走势。招商引资不再是不计投入的比拼,靠的是多种要素积累的综合发展环境,谁的发展环境好,谁就占据绝对优势。这种综合发展环境,既包括优越的地理区位,也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包括优质的服务体系。就随州经济开发区的实际来看,其交通区位优势自不待言,同时,我们这些年投入巨大,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逐步探索出了“全天候”服务投资商的新路子,可以说综合发展环境在中部地区绝不落后,所以近几年的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捷报频传”,相继引进了一批“500强”、“中字头”企业进驻,并逐步自然向“招商选资”过渡,新引进的项目投资总额需在5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在80万元/亩以上、建设周期在两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