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行”宜昌采访组记者 李 平
带着惊人的跳跃和巨大的自豪,地处长江之滨的宜昌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发展时期,成为八方投资的热土。 虽是天寒地冻,但在宜昌高新区南玻精细玻璃项目工地,钻机突突作响,夯机震得大地发抖,挖掘机舒展巨臂,运输车川流不息,成群结队的大型机械集结在一起协同作业。施工方山东路桥公司员工岳俊祥说:“作业面占地380亩,有198台机械同时施工,这场面不多见。” 距南玻精细玻璃项目工地不远处,是三峡云计算中心工程项目。在一处20米深的机坑里,8台钻机一字排开,6台运输车奔波不休。这项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为核心的高科技项目,正迫切地等待投产的到来…… 1月6日,全省市州报“荆楚行”采访组记者踏访宜昌,沿着长江马不停蹄地奔走在这个省域副中心城市部分项目的建设工地,看到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正用如椽巨笔,摆开了创新引领发展的战场,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京津冀到港澳台,宜昌成为产业投资焦点和财富涌动洼地,一幅宏伟的创新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南玻触摸屏项目,投资15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这项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独树一帜;云项目投资15亿元,建成后,将形成立足宜昌、辐射湖北、服务全国的云计算产业基地。据统计,刚刚过去的一年,宜昌市在建重点招商项目833个,总投资1853亿元,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达61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00亿元,同比增长39%,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6个,投资总额2057亿元。 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廖达凤介绍,去年以来,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率团赴北京、上海、长沙、深圳、杭州、武汉等地,参加开发区招商、央企对接、杭州经贸洽谈、民企走进湖北、台湾周、华创会、鄂港粤经贸洽谈会、农业招商和对口支援等招商活动,拜访客商,主持招商项目洽谈和重大项目推进。 “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维与理念创新的涟漪很快传遍宜昌大地,在全市产生了显著的示范效应。宜昌高新区作为龙头和引擎,担负起统筹推进沿江开发,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专业化园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产业的重任。该区围绕一区六园狠抓产业招商、以商招商、顾问招商,选派百名项目服务专员,全程服务重点项目和企业;宜都分行业、分区域、分项目、分乡镇建立“四联”机制以及以东阳光、兴发等为支点开展以商招商;枝江组建环渤海、长三角、闽三角、珠三角4个招商窗口,积极开展驻点招商;五峰立足县情,以五峰民族工业园为主战场,积极开展 “飞地招商”;西陵区建立“六库两图”、重点在谈项目领导领衔推进机制和联动招商机制。市招商局成立了6个产业招商小分队,赴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招商40多批次。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项目也成为招商引资重点。该市努力引进旅游综合体、文化综合体、金融综合体、特色街区等项目,推进城市协调发展。 为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成功、促投资者发展、为投资者服务,宜昌奉守这种理念,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票收费、限时办结”。 如今在宜昌,外来投资兴办企业者,一路绿灯,一路高歌,万事开头不再难。 一流的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大项目。目前,联邦电缆产业园、东阳光工业园、三宁化工20万吨己内酰胺、三峡国际珠宝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兴汽车、三新硅业、宜昌北500千伏变电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未来五年,宜昌将引导产业、项目、生产要素向沿江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加快把沿江地区建设成年产值过万亿元的产业聚集区。到2016年,全市要打造6个千亿产业,包括化工、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 母亲河长江,流经宜昌100多公里。依托这一黄金水道,宜昌沿江地带以其交通便捷、资源富集,正在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