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随州演讲观点摘要
公共法治实证意识在传统文化中的缺乏 第一是缺乏公共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上对朝廷,下对家庭。其实,在朝廷和家庭之间,有辽阔的公共空间。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缺少研究,缺少论述。知识分子常常信奉两句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窗外”就是公共空间,他却选择两耳不闻。公共空间没人去管,造成公共空间的混乱。有些人出门旅游常常就会因礼仪的缺失而引起他人的厌恶,但这无关乎个人的道德品质,常常是由于缺乏公共空间的训练。德国人康德曾经讲过“何为知识分子,就是有勇气在公共空间拥有理性的一群人”。而我们的知识分子却很少在公共空间方面做文章。 第二是缺乏法治意识。中国文化长期以来都是做法外的文章。比如武侠作品中,我们所谓的“好汉”常常都是远离法律的那群人,“江湖”也是远离法律的地方,清官则是接受拦官告状的那些人、法外开恩的人。当前我们国家领导层对法律很重视,这很重要。法律可以解决我们这么大个国家的很多问题。相反,如果完全凭借我们人为随意的判断来解决问题,那问题太大了! 第三是缺乏实证意识。中国自古以来,对所有的数字实证常常都不敏感,这是中国人的一个特点。我们讲究豪气干天的那种情绪,却不讲究数字管理,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而缺少实证,直到现在这种现象仍然存在。现在我们法律、经济等方面都开始讲求实证了,而在文化方面却仍然缺乏。比如中国人对谣言,即便知道是谣言,但没有人谴责、惩罚。中国文化中没有辟谣的程序,没有实证意识,谣言容易消解人的文明意识。伟大的中华文明不能给谣言巨大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