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生活 其他 查看内容

生态·人文·现代——随州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2009-8-3 10:24| 原作者: | 查看: 10954| 评论: 0|发布者: 心安

       新修订的随州市2008年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已具雏形,新的思路为随州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7月下旬本报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市规划局,对新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三座城市“一主二副”
    今年5月,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发出通知“设立随县”,这是我市区划体制一次重大变迁。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及时适应新行政区划调整的要求,建立起了“一主二副”的市域城镇空间新局面,这在随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一主”是指市域中心城市——随州城区,“两副”是广水和随县两个副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是有一定历史传承及风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规划发展以商贸商业综合服务、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及化工制造、旅游服务业为主。
    广水市城区是“东部副中心”,立足鄂东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着力建设现代制造工业和山水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宜居性生态城市,重点发展风机制造、食品加工和卷烟工业等。
    随县城区(厉山镇)是“西部副中心”,将以发展文化、旅游和商贸为主,成为综合服务中心,县城规划建设踏勘论证目前正在进行。

随城扩展“八字方针”
    新规划确定的随城空间拓展战略,延续原有随州城市发展脉络,坚持八字方针:东拓、西抑、南控、北调。以东向和东南向拓展为主,适度向北发展,控制向南发展,限制向西发展。
    东拓:优先启动随州城东新区新火车站站前区建设,兴建钢材、粮食大型物流园等,逐步完善城市路网;在完善316国道沿线开发基础上,逐步由南向北推进;花溪河两侧及其以北地区主要作为远期开发用地,近期将严加控制;远期发展跨过漂水向淅河组团发展,但发展用地控制在新武襄铁路线以南。
    西抑:划定的擂鼓墩保护区内,拆除其违章建筑,控制周边建设;优先置换 水、涢水上游工业用地,控制污染;综合配置公共设施,发展旅游服务业;城市建设限制在绕城西线范围内。
    南控:控制南部开发建设规模,保护南部山体自然环境;设立新“白云山风景区”,打造城南山水风景品牌;完善新区市委建设项目,提高周边环境品位;开发高品质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北调:转、停、改排污不合格的企业,设立严格的工业项目准入制,完善污染评估治理机制;严格控制两水工业园区北与厉山、南与随州老城区之间地带,避免沿316国道线状连绵。

规划统筹“三个层次”
    新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即整个市域行政辖区范围,面积9636平方公里。市域规划侧重于区域协调及市境之内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区及协调区:随城规划区即城区4个办事处和淅河、何店、万店3镇,规划协调区即厉山镇,合计面积1324平方公里。其规划侧重于生产力布局和城乡发展统筹规划。
    中心城区:随州中心城区规划,包括城区4个办事处以及淅河、何店、万店三镇的部分用地,总面积54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62.3平方公里。按空间管制要求中心城区分为四类用地进行控制:即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努力建设“四种城市”
    随州城市规划总体坚持了五项原则,即区域协调发展原则,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节约及集约用地和环境保护原则,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原则,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连续性原则。
    在这五项原则的指导下,随州将努力实现城乡一体,体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划,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规划;兼顾民众利益,体现“公平公正”,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完善。
    据市规划局局长王洪江介绍,新的规划将把随州打造成“四种城市”:承东联西,建设鄂东北“地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有一定历史传承及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打造集自然景观及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的湖北省“新兴旅游城市”;塑造濒水近山、人居环境优良的“山水城市”。将随州建设成生态宜居的、承载厚重的历史文化的现代化新兴城市。
    (本网记者 许享红 实习生 张红燕)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