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许享红、徐斌报道:1月18日,曾都区东城文峰塔文物发掘工程,完成了65座墓葬中最大一座墓葬的文物提取。至此,2012年6月以来随州文峰塔古墓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出土文物500余件。这是继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之后发掘的又一重要曾国墓地,为“圣地”随州的厚重文化再添新内涵。 18日13时许,位于文峰塔社区二组的文物发掘现场,湖北省考古队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在最大的墓葬、259平方米的M18旁边,作好了文物提取的一切准备。14时15分,棺木盖板开始起吊。15时许,三位男工将铜鼎从墓坑里抬起,两位女工用海绵小心翼翼地包好,再由两位男工抬走。 2011年6月至去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对随州义地岗一带勘探出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确认了该墓地是一处东周时期的墓地。去年5月,对文峰塔墓地再次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有墓葬60余座,长5米以上的大型墓7座,4米以上的中型墓8座,其余为小型墓。大型墓葬都在早期被盗过,所存遗物不多,大多数小型土坑墓都未被盗,出土文物较丰富。 文峰塔墓地发掘出的有铜、陶、玉等各类质地的文物500余件,大多出自中小型墓葬中,铜器占半数以上,主要有鼎、簋、飌、盘、缶等。部分铜器上有铭文“曾”、“曾子”、“曾孙”等。陶器皆破损,主要为仿铜陶礼器,据形态应属东周时期。 据专家介绍,小型古墓多数是东周曾国墓葬,时代从春秋中期一直到战国时期,少数是战国晚期楚墓。发掘的65座墓葬中,有两座车马坑和一座马坑,都是春秋时期曾国墓葬。 文峰塔墓地是2012年随州重大的考古发现,是擂鼓墩曾侯乙墓、淅河叶家山等重大考古发现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将为解开曾随之谜提供重要依据。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文峰塔墓地考古发掘领队黄凤春认为,本次考古发掘工程的学术价值意义深远:一是首次科学地、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并出土了大批带有“曾”字铜器的铭文,对于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二是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了曾国的车马坑,对认识和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三是在湖北首次发现了“亚”字形墓葬,丰富了湖北境内已有的东周墓葬形制。 有关专家认为,文峰塔墓葬考古发现,多为春秋晚期曾国贵族墓地,这是继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之后所发现的又一重要曾国墓地,对完整揭示曾国历史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曾、楚墓葬同时发现,对研究曾楚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发掘现场(本网记者 李文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