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讯 记者王董斌、冯家园报道:近日,在随州文峰塔墓地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一件带有随国铭文的青铜器。据文物专家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 这是一件青铜铸造的古代兵器——戈,出土于随州文峰塔墓地21号墓,年代为春秋晚期。戈身长21厘米,宽10厘米,略有残破,表面有清晰的九字铭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说,经过仔细辨认,这九个字为“随大司马献有之行戈”。 “随”字在此应作为国名来理解,“大司马”是随国当时的一个职官,“献有”是大司马的人名,“行戈”指这件戈的名称,这九个铭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件青铜戈是在汉东之地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次发现随国铜器。 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一种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往往包含有重要的历史信息。据史料记载,随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姬姓古国,其中心区域位于汉水以东的湖北随州境内,是汉东第一大国。但长期以来,在古代随国的管辖境内,从来没有出土过一件带有随国铭文的铜器,全部见到的是姬姓曾国的铜器,因此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曾”就是文献上所记载的“随”,也就是一国两名。 随国境内不见随器,却常常发现曾国铭文铜器。尤其是在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发掘之后,出土了包括曾侯乙编钟在内的大量曾国铜器。曾国在史料上并无记载,但曾国器物却出土在随国境内。曾国和随国究竟是什么关系,成为长期困扰考古界的一个难解之谜。黄凤春说,长期以来,都不见随国的铜器,以为“随”就一直称“曾”,不称“随”。本次首次出土随国铜器,从而纠正了过去传统认为不出随国铜器的误解,对探讨曾随之谜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除首次发掘出随国铭文青铜器外,这次随州文峰塔墓地的抢救性发掘,还发现了形制独特的“亚”字形大墓,首次在随州发现曾国车马坑。截至1月21日,文峰塔墓地共发现墓葬65座,共出土青铜、陶、玉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