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行”潜江采访组记者 秋 子 王雨婷 刘诗诗 “去年被我们拒之门外的企业有5家,投资额约20亿元,占目前园区总投资额的五分之一。”1月11日上午9时,在潜江经济开发区采访时,该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彭绍军的这番话引起了记者极大的兴趣。 “这不是送到嘴边的‘肥肉’么?为啥不吃?”记者问道。“只要不是咱们产业链上的企业,再好吃的肉我们也不要,怕‘消化不良’啊!”彭绍军开起了玩笑。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沿着宽阔的潜泽大道一路向北,企业密集,厂房林立,长达7.5公里的化工走廊依次呈现。彭绍军一一向我们介绍:金澳科技、永安药业、仙桥化工、华润化肥……“这些都是生产煤化工、硫化工、盐酸化工产品的企业。” “我们也走过弯路。”谈及过去,彭绍军心生感慨,“那时园区门槛较低,企业进驻随意,一度出现厂村混居、基础设施严重不配套、家家锅炉冒黑烟的问题,生态环境受到很大影响。” “现在我们是理智招商,宁缺毋滥。”彭绍军接着说道:“去年7月,北京一家做人防门的企业想要进驻,但因其不符合产业定位,被我们婉言谢绝了。园区里有几家已进驻的纺织企业想要扩规,在我们的建议下正在搬迁到周矶等产业相对协调的区域去了。” “那现在这么多的化工企业,环保工作如何监管呢?”记者忍不住又问。“我们在318复线以南,坚决限制发展化工类有污染的产业,从南到北产业梯度落户。同时按照整体规划的要求下重手,解决厂村混居的乱象,共拆迁1051户,卫生安全距离得到有效保障。” 顺着园区道路一路走来,整洁的路面,挺立的路灯,让人耳目清爽。“目前科学规划的效益已经逐步凸显。别看我们拒绝了五分之一的企业,但在去年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园区内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还增长了五分之一。”彭绍军自豪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