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磊 通讯员 贺晓利 山下冬阳融融,山顶却寒风萧萧、冰雪未融。 1月29日,记者来到大洪山宝珠峰顶采访,感受到的不仅是“高处不胜寒”的景区气候和环境,更多的是暖人心田的一份感动。 车行至山门处,因景区公路上还有未融的积雪,记者便徒步上山。放眼望去,茫茫的大洪山,苍翠与雪白交融,一阵山风吹来,让人不禁打起寒颤。随行人员介绍,山上温度比山下通常低4-5度,虽是上午,也是零下好几度。 转一个急弯,便到了宝珠峰顶。在这里,记者又见到了另一番景象:庞大的慈恩寺工程让人震撼,一栋栋庙宇楼阁拔地而起,一座座塔吊正来回运作,金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甚是壮观。不远处,几台挖掘机伸展着巨大的手臂,来回摇摆,几十名工人却穿着不多的衣服,在工地来回的穿梭忙碌着。好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穿这么少,不冷吗?”记者向挖掘机旁的一名身穿黄衣的工人问道。“冷?你来干一会试试,保证让你把棉袄脱掉!”黄衣工人笑答。他告诉记者,他姓张,住在山下,每天上午8点骑摩托车来到工地,下午5点半再回家,已经在山上工作半年多了。“看到慈恩寺工程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心里有成就感,这不,天王殿、祖师殿地基都快开挖好了。”老张精神矍铄。在一处开阔地,记者见到了钢筋工老王。老王介绍,他和其他几十名工人一样,大多是本地村民,早出晚归,中午吃的是自带的饭菜,在工地伙房里热一热,就凑合了。他们现在主要是匝好钢筋,为主体施工做准备。“家乡建寺庙,一定得建好,可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影响工程进度。”老王憨态可掬。 正交谈着,记者碰上了前来查看工程质量的工地负责人杨宗友,遂向他问起,已经年末了,怎么还不收工。杨宗友告诉记者,他是天津人,负责施工,自己从正月初八到腊月十八,仅仅因工程需要下过一次山,当前要做的是保质量,抢进度,早日完成建设任务。“只要天气允许,还可干个把星期。”老杨补充道,“走,带你去见见景区工程指挥部的人员。” 说是指挥部,也仅仅是离工地不远处临时搭建的几间板房,指挥部负责人、景区管理局局长张加勇正拿着图纸和几名技术员讨论着。得知记者来意,他很“慷慨”地给了五分钟时间,因为要讨论下一步施工计划。张加勇说,指挥部成员会和所有的建设者们一直奋战在宝珠峰顶,“小年”过后再考虑停工,得保证5月份全部主体建筑完工,10月份完成全部装饰并实现慈恩寺整体开光。 “虽然苦点累点,但建寺庙可是莫大的善行呀!”张加勇话语之中,充满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