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毅 住城里,一年难得回一趟随南老家,尽管老家并不遥远。但春节回老家给长辈拜年,这是铁定的。 蛇年正月初三和初五,记者来到舅舅和幺爹家。两个舅舅住山岗上,房屋一前一后,都是院宽房亮。正月的客餐依旧与上年一样,鸡鸭鱼肉满桌大席,是那样的丰盛。大舅说,他家里年前杀了三头猪,有两头猪肉是被城里女婿家的亲戚买回去。小舅家杀了两头猪,说是两头猪,几乎是两头牛,每头净肉近400斤,一头是城里亲戚去年初就定购了。同样交易的还有幺爹家。 农村亲戚喂猪,城里亲戚采购消费。幺爹说,他喂猪全部用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因住山里,坡岗地多,这些田地种出的粮蔬就成了猪的饲料源。疏菜、野草、玉米、谷糠,将一头头土猪喂得又肥又壮,肉煮在锅里闻着香,端在碗里吃着甜。 舅舅和幺爹的孩子都在浙江、广东打工,春节前都回家了。记者问在外面打工怎么样?舅舅的儿子说今年不去了。他说,在浙江打工月工资也就是两千多块钱,扣除吃饭、租房,一年到头也剩不了几个钱。他那带着大冶口音的妻子说女儿上小学,丈夫决定在随州找工作。幺爹的女婿是外省人,今年决定与妻子一起将两岁多的儿子带到广东。他说,外地打工者的孩子可以就近上当地幼儿园。 平和的叙谈中,记者总感觉没找到新闻,就问长辈们幸福吗?舅舅和幺爹说,现在吃喝不愁,操心少,日子过的很舒坦。是的,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安逸和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