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韵随州”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宜游 本报讯 记者毛传荣、刘诗诗报道: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幸福湖北”。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神韵随州”。“神”就是铸文化之魂,“韵”就是绘山水之美。文化资源的深厚与自然生态的禀赋,是随州最大的优势,建设“神韵随州”就是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 市委书记刘晓鸣要求,把“神韵”二字体现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上,使城市品位更具随州魅力。进一步挖掘编钟文化内涵,着手打造“中国编钟音乐之都”,把加快城南新区的规划建设作为新一轮城市化发展的巨大引擎。优化完善“一主、两翼、多点”的城镇化空间布局,通过拓展大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通过特色发展,提升城市气质。继续实施“东拓、西抑、南优、北调”城市空间拓展战略,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分布。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品牌,展现神韵随州特色。 市长傅振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突出深厚文化底蕴,提升城市能级和品牌,努力把随州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襄十随城市群核心城市、鄂豫门户节点城市。他认为,未来几年,随州中心城区要尽快拉开百平方公里框架,做好山水、文化、产业文章,进一步明晰功能分区定位,实现新老城区融合、城市和文化融合。要重点启动 “中国编钟音乐之都”核心区建设、316国道十岗至厉山段外迁等 “十大工程”,巩固城市管理品牌,开展洁美家园行动,让随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家园更美丽。
400亿投资 特色化发展 未来随州城三年大变样 本报讯 记者毛传荣、刘诗诗报道:圣地车都,神韵随州。近期,“神韵随州”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共谋划工程187项,通过向上争取、引进外资、贷款、经营土地等方式融资,总投资430多亿元。 未来三年,我市将坚持不懈地走随州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全面建设“神韵随州”,塑造城市之魂,汇聚山水之美。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按照计划,届时我市将实现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跨越,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0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07%,绿地率达到32.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0%;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据市住建委主任易发明介绍,未来三年,随州中心城区将按照闭合 (闭合城市外环路网)、对接(完善城内所有路网与外环对接)、东拓、西抑、南优、北调、中提升的发展思路,拉开城市骨架,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加快维修城市道路排水,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完善配套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实施安居保障工程,加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神韵随州大家谈 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时松: 神韵随州是美丽中国、幸福湖北的随州实践。城管执法局将推进数字化城管中心建设步伐,坚持“逢违必拆”不动摇;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和背街小巷标准化改造工程,全方位助推城市管理提档升级;按照“主干道严管、小街巷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创建;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严管重罚出门出店、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加强城区停车秩序管理,科学合理勘划停车泊位;制定户外广告设置规范和管理办法,引导户外广告规范设置,以实际行动为随州提神增韵。 网友 “空手夺白刃”:作为市民,更希望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神韵”。我觉得神韵随州要着眼于随州的文化建设,希望政府多建体育娱乐设施,多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每一个市民切身体会到随州的神韵,将它的文化魂、山水美带入群众的心窝。 网友“一叶知秋”:本人认为,神韵随州的建设关键要打造好“圣地车都”文化。政府要占主导地位,内外兼顾,加大宣传力度。可依托炎帝神农、擂鼓墩古墓、叶家山古墓等,建设文化遗址公园,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将专汽产业的发展历史、成就集中起来,建成车都文化博物馆,供市民和游客参观。 (本报记者 毛传荣、刘诗诗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