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杨磊 通讯员 贺晓利 2月16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收到一份特别的拜年礼物——该区绿水村30余村民联名写的感谢信。 感谢信由在景区慈恩寺建设工地帮工的村民马大荣发起,包含该村在景区企业上班的工人、农家乐业主、普通村民、低保户等30余人联名,并盖上了所在的绿水村村委会的红色印章。感谢信语言恳切、情感真挚,叙述了近年来村民在景区管委会的带领下,生活越来越好、干劲越来越足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对景区领导的感谢之情,祝愿景区再创新辉煌。 16日下午,记者在宝珠峰慈恩寺施工现场见到了马大荣,此时他正在指挥着挖掘机开挖地基。“我们只是说出了自己多年来的切身感受,心里话而已。”面对记者的询问,老马一边做着手势指挥挖机,一边大声的回应着,脸上满是幸福。“就拿我家来说,我在景区建设工地上当工人,每年能收入6万多元,老婆在景区公司当环卫工,每月也有1000多元的工资。没有景区的发展,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说着,老马指了指旁边的几名工人,“他们和我的情况差不多,一家人都没闲着,都在家门口做工赚钱,这不,联名信也有他们的份。”说完,老马会心地笑了。 位于大洪山核心景区的绿水村支书陶学云介绍说,2005年前,村民们主要靠砍山上的栎木种香菇为收入来源,而现在,村民们不仅不砍树了,还主动护树,兼顾发展养牛、办农家乐、做环卫工等,家中人人都有事业干,全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该村常年在景区建筑工地帮工的有50余人,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有30余人在景区企业的工作岗位上,每年能领到2万余元的工资;有30余户150余人从事农家乐生意,每家农家乐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每年管委会发放山林管护费20余万,人均400余元,村里有200余人享受低保待遇,还有80多位老人领上了养老保险。 “看到景区今天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陶学云话语之中带着激动。 走在返回的路上,记者心中也充满感动,一句话不断地在心中回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