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钟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人们总要踏青扫墓,祭奠先人,寄托哀思。与此同时,“低碳环保、文明祭祀”的倡导、呼吁,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耳畔。 之所以要倡导清明时节“文明祭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沿袭已久的许多清明祭扫方式,常常显得不文明、不环保、不健康。 比如,在清明祭奠时,习惯于大量燃烧祭品——纸钱、爆竹、香烛等等;再如,在购买选择祭品时,热衷于铺张攀比——不惜重金地购买一些像“手机”、“电脑”、“洗衣机”乃至“轿车”、“别墅”之类“高档”祭品。据中消协日前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仅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便高达100多亿元。其实这些做法不仅严重污染空气,影响居民居住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传播迷信思想,污染社会风气。同时,因烧纸钱而增添大量的垃圾,给环卫工人增加了不必要的劳动;有的人在山上祭扫随意烧纸钱,事后不监管,引起森林大火,给人民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最终触犯法律,事后追悔莫及。 《历书》记载:清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作为纪念祖先的节日,根本目的在于慎终追远、敦亲睦族以及行孝训后。所以,清明更宜祭清风,一?黄土、一束鲜花、一株绿色、一份默哀、一片追思、一份责任,还世俗文化以清纯风气,留子孙后代以清洁环境,也许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在倡导科学与文明的今天,解决清明陋习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宣传部门应加大宣传健康文明风尚的力度,倡导文明祭奠方式;教育部门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祭奠先人方式,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社会情操和环保责任意识,形成清纯的社会风气;社会管理部门要对扫墓活动加强管理,制止那些污染环境的产品生产和销售,防止火灾隐患的滋生,对利用迷信活动诈骗钱财的行为更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英灵。”愿大家在表达哀思之际,能节俭、清纯、环保,从自身做起,还清明节一个真正的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