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生活 其他 查看内容

随县抗旱 各显神通

2013-8-10 10:11| 原作者: 阿卡| 查看: 101116| 评论: 0|发布者: 阿卡

改种葡萄巧避旱魔

随县尚市镇资源性缺水,是当地有名的“旱包子镇”。近年来,该镇主动调整农业结构,以林果经济为突破口,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灾。目前,全镇5万亩油桃收售一空,2万亩葡萄走俏市场。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随县尚市镇太山村5组的葡萄园。烈日下,园区内一片繁忙,采摘、装箱、搬运……一串串晶莹诱人的葡萄正装载上车,运往全国各地。

“旱灾逼出了葡萄园”,村组长李建华说,1988年开始,尚市镇连年遭遇旱灾,一场场的争水群殴事件,让身为村组长的他痛定思痛,决心带领村民摆脱缺水困境,另辟一条“活路”。随后便将自家的不足3亩水田改种葡萄,从合肥引种苗,自学函授教材,筑水泥柱搭起葡萄架,搞起节水农业。

三年后,葡萄上市了。“亩收入4000元,抵种5年水稻!”在他的示范下,村民纷纷拿出旱地,请李建华教他们种植葡萄。2000年,全村葡萄面积扩大到1200亩,年增收500余万元,李建华也于当年评为省级劳模。

现如今,2万亩的葡萄成为该镇一大富民产业。经调查,种植葡萄用水量仅为水稻的30%,

607口水井起大作用

36岁的钟海东,是去年新街镇水厂刚上任的厂长。任职2年里,为了抗旱,带领全厂仅有的9名员工实地考察,先后参与完成了607口水井的挖掘。

昨天,记者来到新街镇刘家河畔,这条镇上居民赖以生存的“吃水”河已经近乎枯竭,仅剩一滩不足10平米的污水。

“镇上的饮用水就靠这6口井了。”河道旁,钟海东站在一个不起眼的井盖上,无奈地告诉记者,持续的干旱让水井越来越难打到水,为了保障镇上饮水需求,从5月份到7月份,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紧急打出6口280米深的超级水井。“一次比一次深。”钟厂长掰着指头数了起来,50米、90米、150米、280米……据他透露,两年时间内,他跑遍了镇里的每个村子,哪里有井,哪里可以打井,他一清二楚。

“欠了一屁股债。”钟海东说,6口深井耗资将近90万。水厂出资20万,镇政府拨款15万,剩下的55万就先欠着,等到抗旱资金拨下来后全部还清。

老村支书带头种旱作物

62岁的徐太本,是新街镇水寨村一名任职24年的村支书。

该村共有2700多人,年轻力壮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700多个老人和小孩,户户均靠种田为生。

徐太本告诉记者,经历了几次大旱后,村里从去年开始小范围尝试农田改种,全村4000多亩的可耕种田中,保留3000多亩农田继续种水稻,将其余950亩农田改种旱作物。去年的改种让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今年他组织村民大范围改种。只留1000亩农田继续种水稻,其他3000多亩则改种玉米、芝麻等旱作物。 “今年可望减收不减产。”徐太本算了一笔账:芝麻产量比去年多,每亩可收180到200斤,一斤纯收入就有7.5元,每亩至少可赚1300多元,比种水稻赚得多。今年水稻虽减产了,收入不会减少。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公益志愿
    一周热门团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