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公路等大型国家投资项目的进入,一部分村官手中权力的含金量越来越高,集镇周边村土地使用的升值,也使得部分村官手中越来越有资本。如何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防治 “村官”腐败的问题值得关注。 “村官”虽小,但腐败的危害很大。“村官”就在百姓身边,“村官”腐败,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成效,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村官”腐败问题。 以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为重点,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一是要健全完善村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和“两推直选”,不断扩大党内民主,提高村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对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干部,要及时调整充实到村“两委”领导班子之中。二是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官”工作积极性。注重加强村级干部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表彰奖励、评先评优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励关爱机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提高村干部薪酬标准;建立村干部离任补贴机制,对离任村干部按任职年限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或月定额补贴;设立村干部奖励专项基金;建立完善选村优秀村支书(主任)进镇公务员队伍机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调动保护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为重点,提升“村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县、镇两培训体系,拓宽课堂培训、远程教育、基地实践等多种培训渠道,定期组织对村干部进行轮训。有计划地选送村级后备干部到市、县党校进行培训,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加强政策法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大力发掘正面典型,宣传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不仅要干事,还要干净“干事”。加强农村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重点,构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按照民主监督、权力制衡、公开透明、村民自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积极整合村级监督力量和资源,以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级监督机制为切入点,不断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管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形成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权力制衡体系,强化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要砌好 “防火墙”。要针对农村基层权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易发多发的问题,着力加强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设计,明确工作职能,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尤其是对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的监管,要切实运用 “制度十公开”的手段,有效提升重点领域反腐败能力。通过健全完善农村房屋所有权登记,推进废旧房屋承发包、出让(转让)、租赁等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健全,夯实源头治腐的环境。镇 (场)要建立农村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考评、督查问责制度,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由镇 (场)纪委对制度执行的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以完善综合协调监督机制为重点,狠抓权力约束。当前,要切实选好农村“一把手”——村支书(村主任),并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要严格落实基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促村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换届选举产生的村干部也要进行任前的廉政谈话,每年要廉职述廉,村的重大活动或重大事项要事先报告,镇(场)要及时作出反映。对村账镇管,财经所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不能只当“票据保管员”。村级纠风监督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反馈村中的重大活动,便于上级组织及时掌握情况,加强监督。村民理财小组要切实履行理财职能,不能当“聋子的耳朵”,成为摆设。同时,要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积极推行村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通过不断发挥各方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强化对村官使用权力的约束和制约。 要发挥惩处的威慑作用,狠抓案件查办。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对农村的案件查办要重点查处发生在重点项目和重点环节的腐败案件。在资金方面要重点查处自设 “小金库”、收入不入帐、巧立名目乱开支和侵吞公款的案件,在资产方面要重点查处内外勾结、低价贱卖从中渔利,为亲朋好友谋利,私自侵占集体资产的案件,在资源方面要重点查处收受贿赂,违规处置,低价转让捞取好处或暗中入干股从中渔利的案件,增强农村反腐败的震慑力和社会影响力。县纪检监察机关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乡镇纪委及时查办村官腐败案件,依纪依法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这也是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最直接的手段。只有通过严格查办案件,才能提升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从而形成反腐倡廉的合力。 (作者系随县纪委派出第四纪工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