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生活 其他 查看内容

来之不易的胜利—2013随州抗旱工作综述

2013-10-17 10:21| 原作者: 莫小熙| 查看: 102141| 评论: 0|发布者: 莫小熙

    一袋,二袋,三袋……连日来,曾都经济开发区太山庙村民毛新华将家里收获的4000多公斤稻谷全部翻晒了一遍。面对金黄饱满的稻谷,全家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家的丰收是花了很大代价换来的。为了找水抗旱,今年我家打了三口井,仅打井的钱就用了5000多元。”毛新华说。
    付出终有回报。毛新华家的情形,是我市2013年抗旱取得胜利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我市连续遭遇干旱第四年。面对持续旱情,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发扬“敢于担当、顽强拼搏、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永不懈怠”的抗旱精神,抗大旱、抗连旱、抗长旱,夺取了“一抗三保”的全面胜利。
三个“好于去年”
由于持续四年干旱少雨,今年我市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全市水利设施总蓄水比正常年景少近六成,导致后期抗旱水源缺乏,少数地方无水可抗。尽管如此,我市今年旱情总体上要好于去年:
    人畜饮水好于去年。截至9月中旬,全市累计平均降雨量为621.5毫米,比去年同期多23%(比多年同期少21%);全市各类水利设施蓄水4.86亿方,比去年同期多16%(比多年同期少55%)。由于近几年建设了一大批城镇应急供水工程,应急打井6万余口,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基本得到保障。高峰期全市共有44.68万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比去年高峰期减少26.35万人,少37%;有9个集镇、18.18万人供水受到影响,分别比去年同期少23个集镇、7.13万人,人饮困难的范围明显小于去年。
    社会矛盾好于去年。大旱之年,各级各地积极妥善处理各类水事矛盾,理顺了群众情绪,全市没有出现因旱灾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坚持民生为本,保证了受灾群众有水喝、有粮食吃、基本生活有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旱灾损失好于去年。由于年初各地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避灾农业,全市调种旱作物30余万亩,有效缓解了农业用水矛盾,保障了154.8万亩中稻顺利栽插。特别是5月25至26日、6月24至25日、7月16至22日三次降雨过程累计降雨234.9毫米,恰逢中稻插秧及水稻生长的关键期,三场“及时雨”有效缓解了旱情。通过抗旱,全市挽回粮食损失16万吨,挽回经济作物损失4.5亿元。据民政部门统计,今年全市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74亿元,比去年减少50%。
“一抗三保”大会战
面对今年的特大干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开展了一场抗旱保饮水、保稳定、保丰收的“一抗三保”大会战。全市共投入抗旱劳力16.3万人,投入抗旱资金1.69亿元,启动固定泵站489处,投入流动抗旱设备3.23万台套,累计抗旱用电4662万度,抗旱用油3011吨,累计抗旱浇地250万亩。
    未雨绸缪,周密部署抗旱救灾工作。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旱情会商会、抗旱及发展避灾农业现场会,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推动全市抗旱工作扎实开展。
    精心组织,水尽其用抗大旱。开源节流,强化水源管理。“节流”省水。继续实行“四个严禁”,即严禁水库除险违规弃水施工、严禁水库电站发电弃水、严禁农田水利建设弃水改造堰塘,严禁水库开闸放下秧水,有效控制水源流失,争取抗旱主动权。“开源”增水。去冬全市共计新建改造堰塘8000口,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0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今春各地及时架机提水灌堰,补充堰塘水源554万方,为春播储备了水源。
    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继续将水源调度权限上收一级,强化了水源的统一管理,确保了将有限的水源用在刀刃上。严格审批用水计划,担负生活供水任务的24座水库,先留足半年生活用水,再考虑生产用水。多措并举找水抗旱。全市共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23万台套,打井3729口,人工增雨15次,向空中要水,向地下要水,聚散水、提死水、挖深水,千方百计确保了农业生产用水。
    以人为本,千方百计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市兴建了“四大重点应急”供水工程,即[color=rgb(68, 68, 68) !important]随州
城区供水复线(封江水源)工程、广水市应急供水工程、随县万福店农场新水源工程、随县三里岗镇新水厂工程。启动应急供水预案,保障了居民饮水安全和社会稳定。组织应急送水。各级防办组织抗旱服务队、环卫和消防部门累计送水9.07万方,解决了重旱地区4.29万人的临时饮水困难。跨地区调水。市防办先后从大洪山、环潭水库向城区调水925万方,置换白云湖水质。广水市从花山水库向飞沙河水库调水1173万方,确保了应、广城区及周边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积极实施地下找水工程。市国土资源局争取中央支持,启动 “鄂北丘陵山区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项目建设,对随县厉山、新街、安居、均川、长岗、三里岗和柳林等7个镇1300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地下水勘查,共打井13口,总孔深1609米,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的饮水困难。
    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避灾农业。各地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灾。随县的尚市、唐镇、广水的蔡河等地大力发展葡萄、油桃、油茶、蓝莓等特色高效耐旱作物,创造了避灾农业的新模式、新路径。顺泰仓储、广水东晨公司等企业投资设施蔬菜,不但提高了农业的抗灾能力,还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目前我市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超过8万亩。
    协同配合,加强抗旱应急管理。市防指于8月2日16时至8月29日10时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历时28天。市防办实行旱情“日报制”,先后组织农业、气象、水文等相关部门专家参加的旱情会商会34次,为抗旱决策指挥提供技术支撑。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抗旱投入。采取“争取上级扶一点、地方财政拿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的办法,多方筹资,八方借力,合力攻坚,增加抗旱投入。2013年全市投入抗旱资金达1.69亿元。
直面缺水的市情
    当前,旱情已经缓解,但随州缺水的市情没有改变。
    随州历史上“十年九旱”,历来都是湖北的老旱区、主旱区、重旱区。造成我市四年大旱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资源性缺水。随州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长江和淮河流域分水岭,百川出境、无一客水入内,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数,年均降雨量在17个地市州中倒数第三。二是天灾性缺水。三是工程性缺水。目前我市虽然有各类水库699座,但由于随州版图面积大,水库分布不均,全市仍有35万亩的水利死角。四是结构性缺水。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灌溉用水量巨大,传统农业、工业与居民生活用水争水矛盾突出。五是污染性缺水。部分水资源没有得到很好保护,一些地方有水不能饮用。上述 “五大缺水”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难以改变,因此,全市上下要树立长期抗旱的思想,主动应对干旱自然灾害。
    在种植业方面,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灾。在水源工程方面,应急与谋远相结合,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水库除险步伐,增强蓄水能力。加强基础水源工程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堰塘改造、抗旱水井、小水池、小水窖等基础性水源工程建设,特别是要利用今年堰干河枯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以堰塘为主体的基础水源工程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扩大工程效益。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城市供水厂工程建设。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控制“三条红线”。加快“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步伐,弥补随州无客水的先天不足,解决我市资源性缺水问题。加快水库新建工程。“十二五”期间,加快已列入国家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规划的4座水库 (广水市金鸡河、芦花沟水库,曾都区花湾水库及随县丁家垭水库)建设。同时,争取规划建设迎丰、狮子潭等10座水库,以解决现有水利死角的缺水问题。



随州日报  记者 陈晓林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公益志愿
    一周热门团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