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745147[/attach] 图为:老街弯弯曲曲一直绵延到深处 如果说钢筋水泥是一座城市的骨骼,那么阡陌纵横的老街巷就是城市的血脉和灵魂,一代人、一座城的记忆留存在小巷深处,人的记忆与城的荣辱兴衰交融汇聚,形成整座城市文化的根基。 22日下午,记者从西城南关口出发,拐过一片繁华的商业区,眼前出现一条狭长的街巷。旁人介绍说,是随州现存唯一一条老街草店子街。青砖、黛瓦、马头墙,一座座古香古色的建筑夹道而立,昭示着一份岁月的悠远和宁静。《随州志》记载,草店子街原名汉东街,因老街北端的汉东楼遗址得名,后因沿街房屋毁于战火,新建房舍多系草屋,故名“草店子街”。由于过去的历史原因,街巷里宅连宅,户连户,自然村落七弯八绕,道路也随宅基地走向而弯弯曲曲。 沿着蜿蜒的街道继续前行,750米长的街巷,两旁多是砖木结构的瓦房,小青瓦、木板门面,老街里的建筑依稀保留着传统的明清风格建筑风貌。街巷里人口密集,沿街的房屋被精明的生意人利用这里建筑密集的优势,做起了小本生意。“剃头发喽!”“打饼子!”沿街热闹的叫卖声中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家住草店子街48号的蒋垠老先生今年77岁,说起老街时满怀感情。“这里以前是进城要道,走水陆两道来的商贩都从这里进城。”蒋老说,当时街上有印染坊、铁匠铺、当铺店,摊铺都摆到街中央,过路的香客、商贩、渔夫、船家常在这里还价,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 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逐步没落,进城通道的改变,草店子街逐渐演变成单纯的居民区。街巷里的建筑物越来越老、越来越旧,但丝毫不减古街巷人对它的眷恋。 今年8月,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方案出台,草店子街被重新定义为传统风貌街,并被纳入随州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框架中。 楚天快报 记者 黄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