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吴山有名山——鸡鸣山,号称“小武当”,近年更是声名鹊起,已经蔚然建成旅游热点。凡是旅游景点,大多交通便利,而一旦交通便利,巍峨峻山似乎便成了后园沼池,不复再有攀登之苦,履临之荣。同为随县吴山镇的另一座石头山——铁山,在众多户外爱好者的开发下,渐渐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向往,更具古朴原始之美。 近几年来,关于吴山镇铁山暮秋红叶的贴子在网上频频发出,似乎不登铁山,则有愧称驴友之意。怀此羡慕之心,于上周周六有幸亲历铁山,于山石攀援间,颇有感触,是为此记。 [attach]742468[/attach] 据1988年出版的《随州志》记载,位于吴山境内的鸡鸣山与铁山同处于北纬32度、东经113度,海拨5、6百米。众所周知,北纬30度左右是一个神奇的纬度,四大古代文明古国大多诞生、发迹、兴旺于此纬度附近,所谓造化钟神秀,杰地育菁华,也许正是因为位处地球黄金分割线纬度,故而成就了铁山的独特风貌。 跟随军刀户外俱乐部的成员一起出行,自吴山镇唐王店集镇再行西北约十五公里,便到达铁山脚下,沿路风光俗朴,也有现代机械文明的开垦痕迹,更多的却是传统农村执拗固守的淳厚原始。自铁山脚下仰望,山不高,却难收全貌,沿着山民用脚板和柴刀开拓的一米多宽的坡路弯弯曲曲而上,似旧路,却愈行愈窄,愈行愈险,愈行愈奇。 [attach]742466[/attach] 据记载,铁山应该是地球元古代形成的变质岩中的片麻岩构成,山顶如同陕西华山一样,很有整石成山的气势,当然与名山大川相比,则显得体小身矮,用一个个巨型鹅卵石来形容它,也许更为恰当。山顶光秃秃的,半山腰和山脚则是风化、冲刷形成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因此就形成了铁山半山绿植半山秃,有木有石相差互的错落情致。 铁山是近年来驴友们探路发掘出来的深山美景,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恐怕一直都是藏于莽荒,无人赏识,遍查地理书册,很难找到关于铁山的记载,更是少有文人的游记。在满山青松红叶之间攀爬穿梭,山林之中时常见到地上遍是沙土和腐殖落叶混合一起,落脚便会深陷其中。行近山顶,树木在光秃秃的石体之中难以立足,人就只能如同蚂蚁攀附于鹅卵石之上一样地小心翼翼,只恨手足不能如同壁虎一样能够具有吸附能力。铁山之美,可谓集险、秀于一身,令每一位登临之人感叹不枉此行。 [attach]742470[/attach] 鸡鸣山可以算是威名赫赫了,铁山却如同一个山村壮汉,古朴浑厚而又迹身山野,不显山露水;地处秀美林野之中,却甘于淡泊数千年,寂寂无名;身是磐石一般坚硬,但也容许如黄山迎客松一般的松榉植身自己,不但自身强硬,更有容人之量。令人不禁想到,不管是步履陷入沙土之滑,还是手足附于岩石之肤,驴友们都应该学习山民,落稳每一个脚步,踩牢每一次移换,只有如此,才能深深与铁山相连,感悟山之味,一步一步地登临山之顶,极目铁山所给予的旷视风光。 [attach]742469[/attach] 铁山如人,如同在行进途中随意遇到的一个健壮朴实的山民。 村民如山,如同铁山一般不畏困难朴实无华地顽强壮美。 山历风雷而固矗立,人经曲径更易从容。 赞曰:质朴成山,从容为人! 附:交通评价:1颗星 艰苦评价:3颗星 风景评价:3颗星 体验评价:4颗星 (本文同时发于随州本地数家网站,若与网站规定相驳,请管理人员或版主直接删除,无需与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