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枣走廊两次粉碎日军西进 随州曾是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刘永国纪实力作《随枣会战》凸显随州历史地位
你知道随州曾经是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吗?你知道随州有哪些曾经的抗日战事和战场吗?你知道日本鬼子是哪一天灰溜溜地退出随州城的吗? 硝烟散去,记忆犹存。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之际,湖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我市作家刘永国先生的力作《随枣会战》,以翔实生动的史笔记述了抗日战争中的两次大会战,凸显了随州、随枣走廊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1938年底,侵华日军占领大武汉后,应山、安陆、京山、钟祥和随县淅河镇先后失陷。随县成为抵挡日军西进的前线战场。 刘永国先生的纪实力作《随枣会战》,以翔实的史料、忠实的史笔,记述了从桐柏山至随州城再到大洪山直到汉水东岸的中日对峙与相持,尽可能客观地叙述了1939、1940年两次随枣会战中双方的谋略与攻守。 随枣之战是中华民族的生死之战。《随枣会战》在战争的惨烈与厮杀中,动态地叙述了随州、枣阳守军的阵容,桂军第11集团军(辖第39军、第84军),川军第22集团军(辖第41军、第45军)、第29集团军(辖第44军、第67军),张自忠第33集团军(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汤恩伯第31集团军(辖第13军、第85军),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新四军第五师的前身),计40多万官兵同仇敌忾,抵御外侮,国共合作,五湖四海,坚守大洪山、桐柏山,驰骋随枣走廊,为民族为国家而战。 《随枣会战》视野开阔,作品视角以随县为前哨,以随枣走廊为主体,以南阳、襄阳、荆门、宜昌为纵深,以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为背景,在纵横江淮河汉的广阔战场上,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展示战争走向,叙述攻守战况,勾勒战时人物,打捞战时的民众后勤保障,为两次随枣会战留存了悲壮的历史记忆。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有22场大会战,《随枣会战》不仅全面记述了其中的两次随枣会战,还用简洁的笔墨叙述了发生在湖北境内的鄂西会战、老河口攻守战,有助于读者了解武汉大会战以后,湖北抗战的全貌。 《随枣会战》的叙事,自1939年5月1日日军进攻随县城始,至1945年9月13日随县城光复收篇。 《随枣会战》受到出版界、史学界的高度重视。著名民国史权威、华中师大资深教授章开沅先生,著名文化史权威、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为《随枣会战》作序。章先生在序中称:“《随枣会战》全书尽显作者求实创新的功力与水平,我为抗日战争历史又增佳作深感欣慰,并向广大读者郑重推荐此书。”冯先生在序中称:“《随枣会战》视野开阔,眼界高远。”“叙事比较准确、真实,实破了概念化、脸谱化的窠臼。”“纪实中贯穿了一种文化思考。” 《随枣会战》在全国新华书店等图书发行系统发行。
作 者:刘 扬(随州市总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