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六)着力提升区域承载服务能力,争创竞争优势。按照产城融合、产融融合的思路,降低综合商务成本,提高产业服务便利性可及性,增强区域竞争的发展承载力、资源聚集力和要素吸引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汇集随州。 大力强化基础服务功能。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加快发展商贸购物、医疗保健、文化体育教育、社区服务,有序发展建筑和房地产业,积极培育引进专业咨询公司、法律服务、电子商务等中介机构,完善配套水、电、气等市政服务。 大力加快物流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地理区位与交通优势,结合产业特点科学定位物流业发展目标,制定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积极推进汽车、钢铁、粮油、农产品等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和均川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建设。 大力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健全金融组织体系,突出抓好金融招商,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积极发展保险市场。发挥财政性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激励银行增加信贷规模。扩大市级担保公司业务规模,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力争今年社会融资总量、新增贷款分别增长25%和20%以上,其中当年新增贷款65亿元以上,余额存贷比提高2-3个百分点。支持发行15亿元二期城投债券,充分发挥城市投融资平台作用。重视资本市场建设,加大泰晶科技、程力专汽等企业上市培育推进力度,尽快实现企业上市零突破。鼓励企业积极运用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私募债等新型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鼓励工业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和物联网等产业,提升通信服务水平和效益。做好湖北“智慧农村”平台试点工作,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资源共享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随州”。 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依托博士后产业基地、职业教育、创业岗位等资源和平台,加快壮大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引导壮大创业者和技术工人群体。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真心实意关怀企业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七)着力突出项目和投资两大支撑,增强发展后劲。把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调动一切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保障,强力推动项目落地实施、达产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