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各项工作都有新进展。 (一)抗旱救灾取得胜利,农业经济总体平稳。面对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及时开展“生产自救、灾后帮扶大行动”,紧急组织抗旱工作队进村入户,市财政直接支出抗灾资金2300万元,多方累计投入近3亿元,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确保了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夏粮同比增长6.6%,全年粮食总产154.3万吨。特色农业面积突破40万亩,蔬菜、果茶、畜牧、水产全面增产,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25%。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土地整治23万亩,完成106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整修堰塘2.1万口,打井1万多口,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74%。新建通村水泥路299公里。全面实行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到50.45%。
(二)千方百计帮扶企业,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果断出台应对经济下行的十条措施,深入开展“一企一策、对口帮扶”,与企业同舟共济。规模工业加快壮大,实现总产值855亿元,同比增长25%。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市被认定为国家专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汽车机械产业实现产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3%。建材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化工、医药、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值增幅均超过30%。齐星集团、同星农业、程力集团、茂盛生物、华鑫冶金、三友食品6家企业入围“2012湖北民企百强”。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45%,新增2个中国驰名商标。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净增规模企业82家,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2万户。县域工业亮点纷呈,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平台环境不断改善,69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相继开工。 (三)第三产业保持繁荣,内需活力较大增强。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占GDP的比重达到33%,较上年有所提高。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加快,大洪山慈恩寺、三潭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全面推进,淮河源西游记漂流正式营运,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12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4亿元,增幅均超过40%。内需拉动有所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亿元,同比增长16%。建筑和房地产业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的职能作用,农资、成品油、酒类、烟草等专业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大行动”,续建、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390个。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预计完成工业投资277亿元,同比增长53.6%,居全省前列。厦工楚胜专汽、三环铸造二期、炎帝科技、广彩印刷等项目进展顺利,封江水源供水复线工程全面开工,麻竹高速随州西段、大洪山内循环公路、广水城区应急供水工程等项目启动实施。电网投资建设加强,新能源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二妹山风电一期并网发电,武胜关风电场启动建设。要素保障有力,成功进入全省各类土地整治利用试点,耕地总量连续11年保持动态平衡,争取各类用地指标为历年最高。加大金融工作力度,全市当年净增贷款51亿元;成功发行7亿元城投债券,开创了我市直接融资先河。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实际利用内联资金110亿元,同比增长37%;实际利用外资7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营业税改增值税完成阶段性任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营运。外经外贸难中求进,食用菌出口2.2亿美元,继续领先全国地级市;机电产品出口总量首次超过农产品,出口结构得以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