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生活 其他 查看内容

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二)

2012-12-25 11:13| 原作者: | 查看: 10521| 评论: 0|发布者: 随州网

 第二节  “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省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进入深入阶段,我市全力推进工业兴市主战略进入关键时期,随州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处于实践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一)“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这将有利于我市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抢抓机遇,在加快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引进战略性新型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

从国内来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进行全球性结构调整,国际产业转移看好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正加速向内陆地区转移扩张,作为地处中部地区的我市来说,境内铁路、国道、高速公路路网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在承接产业转移、借力发展方面大有文章可作。二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开始进入以内需拉动、内涵发展为主的开放型经济与内生型经济并举的时期,国家“扩内需”政策由应急之举转变为常态化措施,这为我市发挥内生优势拓宽了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实施,为我市在积极争取国家重点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从省内来看,我省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区域产业布局、社会结构、城市功能、居民生活方式将出现深刻变化。随州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广水市又是武汉城市圈观察员。作为“西圈”门户和“两圈”节点城市,我市在主动融入城市圈、建设鄂西圈,全面打造“两圈”最佳结合部上大有可为。

 从我市来看,经过五年努力奋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同时,随着“工业兴市”主战略的深入推进,随州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日臻成熟,持续发展的后发优势逐步显现,这些都为我市在“十二五”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和首届编钟文化节,使随州名声大振、名气远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倍受鼓舞、思想高度统一,形成了上项目、扩开放、抓升级、促调整的共识,求发展、重民生、保和谐的愿望和热情空前高涨,为我市“十二五”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挑战。未来的五年将是一个调整期、变革期、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进一步凸显,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来看,中部将面临区域竞争的压力。国务院先后批准的海峡西岸、江苏沿海、横琴、辽宁沿海、中部等10个区域发展规划,构成了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即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等八大区域,包括我市在内的中部地区将面临更大的区域竞争压力。

从省内来看,随州面临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紧迫局面。省内各市州竞争日益加剧,我市经济基础薄弱,总体质量不高,周边市州发展迅猛,尤其是孝感、荆州、黄冈、咸宁近年来加速发展,大有遥遥领先之势,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我市综合竞争力在全省市州中居末位;仙桃、潜江、天门三个直管市与我市相比虽有一定差距,但也奋起直追,与我市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形成了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格局。

从我市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制约了发展后劲。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总体质量不高。生产总值在全省市州中居第11位,在同类城市中垫底,规模工业总量占全省份额偏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低效率、难循环、后劲弱的现象,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实力仍然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尚不适应现代化要求;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先进地区,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二是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一产业偏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专汽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有着“一个产业打喷嚏,全市经济患感冒”的潜在风险,即使是专汽产业,基础也很脆弱,产业层次低,关联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差;全市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产权、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新、高、精、尖产品少,没有一个全国叫响的知名品牌;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经济外向度较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三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兴市为主战略,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力争综合实力在全省晋档进位,努力把随州建设成为鄂西圈的重要门户、两圈融合的重要结合部、全球华人谒祖圣地、全国有影响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建成名符其实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全省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建成襄十随城市群重要的枢纽城市、物流中心和山水

第四节  基本原则

——坚持特色发展。把特色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坚持以特取胜,在培育特色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促进转型,走出一条具有随州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入实施科教兴随和人才强市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坚持协调发展。把协调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强化统筹协调观念,更加注重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促进工农互补、城乡互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有机统一。

——坚持和谐发展。把和谐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共建共享,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公益志愿
    一周热门团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