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行”荆州采访组 陈 力 饶红兵 曹 歌 当我们站在位于荆州市城区东升片区时,曾经遍布密密匝匝低矮民房的城乡结合部景象,只存在于老住户的唏嘘记忆了,全部动迁完毕的东升片区,已经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这里将会变成一片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新商业中心和现代化社区。 在工地上,我们遇到了东升片区的回迁户游国发老人,年近七旬的他,从上世纪50年代就在东升片区,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提起这次动迁,虽然有对过去的依依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新家的种种美好憧憬。对于搬迁政策,老人很满意,他说:“以前是矮旧楼,现在是电梯楼,以前是70平方米,现在是三室两厅。” 荆州现有不少老城区亟待改造,也有规划开发的新城区。而这些绕不开的一个难题是拆迁。记者在采访中感觉到,荆州在旧城改造中,走的是以人为本的路子,处处为百姓着想,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这不仅仅体现在政策的倾斜,还体现在处处为动迁户未来利益着想。对于以土地为安身立命根本的农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匆匆脚步,很多人即将告别自己的土地,成为城镇居民,对这些人未来的生活,荆州政府也做了细致的安排。 在沙北新区的一处安置房工地上,几处新楼已经立起了骨架。在安置房的北边,为了迎接省运会而建设的体育中心正在拔地而起,初见规模。沙北新区城投公司工程部部长王学宁介绍说: “这次被占地农户,除搬新家住新房外,安置房建成后,还有10%的商铺留给村集体,村民每年领红利。” 听着王部长介绍,记者心里一算计,这么一来,农户不仅得到宽敞明亮的住房,还能得到一部分现金,而且以后还有红利可分,解决了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生活来源的后顾之忧,这样的拆迁,有谁不欢迎呢? 荆州的经验告诉我们,被称为城市改造难题的拆迁问题,实际是政策制定问题,只要以人为本制定相关政策,不和百姓争利,真正为百姓着想,就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支持。 放眼荆州,过度拥挤的古城内的居民正在陆续迁出,沙市的旧城改造正在有序推进,沙北新区、荆北新区等新城区建设如火如荼,城市主次干道快速延伸、城市空间不断拓展、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这座城市的人民,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壮大,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