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明
民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广,社会关注度高、人民期盼值高。民生生态是群众生存生活状态的集中反映,也是党风政风民风的综合体现,更是全面小康建设成果的最终展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始终是围绕“人”来做工作的,事关每一位公民的权益保障。因此,人社部门要善谋民生之利,善解民生之忧,构建以突出创业富民、加快收入倍增、促进共同富裕为核心,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民生生态建设体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的表述中,“更高质量”成为亮眼的词汇。更高质量的就业包含了人们劳动环境改善、劳动工资提高、劳动安全保障加强等因素。让老百姓不仅有饭碗,还要端上好饭碗,工作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这是党中央的庄重承诺。创业是富民之源,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富民强市目标,最核心的任务、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促进充分就业、推动全民创业。只有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了,民生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富民强市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保犹如一把大伞,为十几亿中国人遮风挡雨。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目标,体现了执政党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了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我们必须加快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同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更高层次统筹,同时要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快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在有效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努力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构建老年人自我服务和家庭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干、邻里服务和志愿服务为补充的老龄服务体系,让长者安享幸福晚年。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老百姓常说,“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收入是百姓到手的“真金白银”,也是衡量生活质量变化最直观的因素。十八大报告在居民收入增长上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这还是首次。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把改革发展的“蛋糕”分好,十八大报告对此作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人民富裕、社会富有,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更是我们的崇高使命。我们将始终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抓手,真正让广大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生活年年都有新变化、一年更比一年好。 总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的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始终坚持做到“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到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作者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