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3岁,随州市公交车司机。从业7年以来,她安全行驶45万公里,实现了零事故、零违章、零甩客、零拒载的记录;每月至少出班26天,没有一次缺勤和请假;口语报站50余万次,积极为乘客提供便利和关心,多次受到广大乘客称赞;坚持抓节能降耗,年节油1500升。因工作突出,她先后获得“公交十大标兵”、“市优秀驾驶员”、“市先进个人”、“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方向盘上的执着
——记随州唯一的公交车女司机刘春艳 9路公交线路,可以说是我市最复杂的线路,路窄、弯多、且里程长,许多男司机都吃不消。但这个车队里,有一位女司机,她每天开着90号公交车,往返行驶在齿轮厂——解放路——化肥厂的线路上,一开就是7年,她就是随州唯一的公交车女司机刘春艳。 年仅32岁的她个子不高,皮肤略显苍老。提到她,行内师傅个个竖起拇指。7年来,她每月至少出班26天,行驶45万公里零安全事故、零违章,零甩客、拒载记录,口语报站50万余次。因工作突出,被当选为“职工代表”,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她先后获得“公交十大标兵”、“市先进个人”、“市优秀驾驶员”、“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今生选择公交,我无怨无悔”
公交车司机的工作是单调的,每天周而复始地走着同一条路线,重复着换挡、开关门等机械式的事情。但刘春艳说她很快乐,“因为我把乘客迎送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 刘春艳是2005年进入公交公司的,对于她来说,“喜爱”和“稳定”是选择的原因。9路,起点南郊齿轮厂,终点北郊化肥厂,途径繁华的解放路和人烟较多的齿轮、孔家坡社区。“这趟路窄、弯多、老人小孩多、里程长,且车辆老化。”队长蒋坤远说,“这样的路线很多男同志都吃不消。”她从上车至今,没有一句抱怨,不管烈日酷暑,还是冰雪寒冬,她一直默默地坚守公交车的驾驶室。 7年来,她没有一次缺勤和请假,在她的考勤表上,都是满勤或加班。去年12月12日,她妈妈生病了,得知消息的她没有向公司请假,依旧坚持在岗位上,只是时不时打个电话,问个平安。一个星期后,她妈妈的病情加重入院治疗,她还是没有离开岗位。公司得知后,再三劝告,她才回家探望。谁也没想到,她第二天就回到了公交车上。 “她对公交事业不是义务,而是出于热爱。”市公交公司一分公司经理何长顺如此评价刘春艳。在何长顺的脑海里,一件小事让他难忘。那是2006年2月的一天,气温在零下几度。刘春艳早上洗车时,把鞋子和裤脚打湿了,她没有请假回去换衣服,而是找了两个塑料袋将裤脚绑住,坚持到晚上收班。“大冬天的,就是男同志也难熬啊,何况她个女士呢?”说话间,何长顺的眼睛里,透出对她佩服的目光。 7年来,刘春艳每月至少出班26天,年如一日的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对公交事业的热爱。“今生选择公交,我无怨无悔。”她说。 “用心才能做好”
“您好,上车请扶好,找好座位。”乘上了刘春艳开的9路车,在35分钟左右的路程中,每到一站,她总是面带笑容提醒乘客,12站路共送出去了30余次温馨的提醒。 “购物中心到了,请从后门下车。”由于车辆老化没有安装语音报站系统,每到一站,她都会口语报站。一次往返24站,就要报24次。“7年,她一直坚持口语报站。”“她哪怕是嗓子不舒服,也没有停止过”蒋坤远说。有一次刘春艳感冒了,嗓子不舒服,她还坚持逢站必报。等她跑完一趟回来,说话都很吃力了。同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当即给她买了西瓜霜含片和感冒药。问她为何这样做?她说:“既然选择了,就要用心做好,不能让乘客走冤枉路。” 正因为她对乘客如此贴心,7年来,不少乘客给她送东西以示感谢,但她只收过一次。去年12月18日,家住齿轮社区的王奶奶乘坐她的车到女儿家去,本应该在解放路电信公司站下车的,可由于人多,王奶奶忘记下车,被拉到了化肥厂。眼看地方不对,王奶奶慌了。刘春艳详细询问之后,对她说:“您老别急,我把您带回去。” 第二天,王奶奶独自来到调度室,找到刘春艳说:“姑娘啊,你人真好。看你大冬天的还穿着皮鞋,我给你做一双棉鞋,你穿多大码?”王奶奶的好心被她一口回绝了。王奶奶天天在齿轮厂捡破烂,生活很拮据。过了两天,王奶奶将一双崭新的棉鞋送到了刘春艳手中,说:“姑娘,我是按照36码做的,不知道你穿不穿得?”她当即回绝说:“我穿不得,我穿39码的。”没想到,过了几天,王奶奶将做好的39码棉鞋送到了调度室。她说,“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举动,让乘客如此感动。” “那是一车的生命啊” 开着公交车,在车流、人群中穿行,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但刘春艳开车7年,行驶45万余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违章一次。
在她的车上乘客感受到,车很平稳,速度很均匀,即使急转弯,也没有出现乘客左倾右斜。经常坐她车的陈大爷说:“坐她的车不会感觉到心慌。”在平路上,车速保持在40码,在转弯路不平时,车速在30码左右,任何时候不超车,不急起急刹。她说,这趟车老人和小孩居多,车速太快,他们站着和坐着不舒服。 7年,如何做到零事故、零违章?刘春艳说:“开车的关键是心态要好,任何时候不能急躁。”每天早上上车时,她在心中默念这句话。7年来,她一直如此,即使心情不好,她都努力克制。 2007年7月一天,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在立交桥站上的车。车辆行驶到解放路大十字街站时,刘春艳按例报站,等车子走了100多米时,该男子提出下车。她耐心地给乘客解释:“现在要按站牌停车,中途不能停车。”该男子火了,对她破口大骂,她还是微笑着向他解释。没想到,该男子跑到驾驶室旁边,飞起一脚踹到她的腿上,该男子的举动引起了乘客的公愤,最终男子在乘客的“讨伐”中向她道歉。即便这样,她也克制自己,平稳开车。她说,“那可是一车的生命啊。” 7年来,无论在车上发生什么不开心的事,她都先放在一边。“我不能把自己的不快,带给乘客。”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她总是这样劝自己。“开公交车受气的时候不在少数,但她一直以乘客为重,平稳开车,着实让人佩服。”蒋坤远说。 “家人是我最大的愧欠” 开公交车总是起早摸黑,家里照应不了。提及此,她总是说:“家人是我最大的愧欠。” 从她进入公交公司那天起,家里的一切家务活都与她无缘,全部落到50多岁的婆婆身上。只要是上班,她都没有做过饭、接过孩子。“就是我休息的时候,婆婆也不让我做事。”她哽咽地说。每每看到婆婆劳累的身影,她都很愧疚。 7年来,她把自己的时间奉献给了她的乘客,即使过年,也是如此,她已经3年没在家吃过团年饭了。“能把大多数人平安送回家过年,我就心满意足了。”她说。 作为媳妇,她没能尽孝。作为母亲,她没能给予孩子充足的母爱。在家里,孩子最喜欢的是奶奶,而不是妈妈。去年4月一天,学校召开家长会,老师要求孩子父母参加。头一天下午,7岁的儿子给她打电话,要她参加,她满口答应了。可是第二天,由于车队人少,她没能去参加。下班回家后,孩子连“妈妈”都不肯叫一声。说到这,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一个星期只能休息一天的她,总是带着儿子到处玩,希望能弥补孩子母爱的缺失。然而,就是这样,孩子还是跟奶奶亲。去年7月一天晚上,她的婆婆出去办点事,醒了的儿子哭着喊着要奶奶,无论她和爱人怎样呵哄,儿子就是要奶奶。“我最对不起的是儿子。”她说。但在重汽华威工作的爱人钟飞说,其实孩子最想和她呆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