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生活 其他 查看内容

雷光富

2013-1-27 15:34| 原作者: | 查看: 102295| 评论: 0|发布者: 茶语

 
男,60岁,随县特殊教育学校博爱分校校长。他退休后,放下安逸生活,全心投入残疾人教育事业,和100多名残疾青少年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学校发展奔波。他细心关爱残疾青少年,用自己的退休金为特困残疾学生购衣购物,用自己的医保卡为残疾学生购药治病。他倾心探讨特殊教育规律,所在的博爱特校办学宗旨明确,模式新颖,特色鲜明,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社会好评。他被评为2012年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把余热献给残疾人青少年

 
  他,把青春献给教育,无怨无悔;他,退出工作岗位后再度奉献残疾人青少年教育培训,贡献余热。他就是随县博爱(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副校长、关工委主任雷光富。

 
教书育人 爱生如子
  从教40年的雷光富,送走的学生一批又一批,这些不同年代的学生提起他,都会异口同声说:“我们的雷老师既慈祥又威严,可敬可畏!”
  雷光富退休前在随州曾都区实验中学任教。他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已是58岁的他和年轻教师一样,代几个毕业班统考的主课,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轻松主动,每次学校统考,他所带的班级始终名列前茅。
  他不仅书教的好,而且善于做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有的年轻教师方法简单,常与学生形成对抗,他一方面与年轻教师传授处理矛盾的方法,一方面找学生谈心,消除隔阂,放下包袱。有些教师只看学生分数,不顾学生思想成长。雷光富多次向学校“进谏”,要学校重视德育工作。一名女子时常逃学,来校不是与男生疯打,就是上课打磕睡,老师们对她已经放弃,雷光富承担了做这位学生工作责任。他对这位女生既同情,又可怜可悲,用失足青少年的例子向这位学生敲警钟,用不同的人生经历来教育这位学生自尊自重,诱导她热爱生活,追求人生价值。他的苦口婆心终于感动了这位女生。这位女生自觉地写下了“悔过自新”的保证书,后来这个女子真的变样了,但家长和班主任都感到惊讶。
  有一名男生常离家出走,来校生又纠集一帮人打架,还大骂老师,学校有“开除”之意。雷光富主动找学校说:“这个学生交给我吧!”一天、两天,效果并不明显,一个星期后,这个调皮鬼向学样写下了诚心的检讨,主动向老师认错,并把自己纠集的一帮“同伙”带到学校领导面前表态:立改前非,誓做合格学生。这位学生过后说:“我见到老雷老师总觉得害怕,但隔几天不见又很挂念”。雷光富在学生面前是老师,是朋友,更像一位慈祥威严的父亲。
  2010年春,因劳累过度的雷光富得了一场病,学校领导依恋不舍地劝他休息。他在离开岗位时还向学校建议,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否则就会毁了他一生。
 
再次出山 只为慈善
  已退休了的雷光富,凭借着坚定和执着,与残疾人青少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矢志不渝地倾注火热爱心。
  走进随县博爱(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百余名残疾人在此学习生活,10亩的校园内,倾注着雷光富的点点滴滴,用余热温暖着每颗单纯的心灵,用精神感染着每个身残志坚的学生。
  2010年退出工作岗位后,虽一直在家休息,但他的心里仍然没有放弃教育事业,时刻关注。2010年夏,随县博爱(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创办人刘爱业得知雷光富闲在家,并且一直关注随州教育,特意邀请其为培训中心校长,但被其婉言拒绝。直到10月份,当刘爱业第六次请其出任校长时,雷光富才答应并对他说:“老弟呀,不是我不想答应你,我是担心你打着残疾人的旗号谋利。观察了几个月,看到你是真心为残疾人谋生。现在我退休了,应该为残疾人事业做点善事。”
 
身体力行 无私奉献
  培训中心是经县残联批准,县民政登记的非经营性民办企业,刚创办时,社会不认可,办学无经验,面临问题太多太多。“办学一定要规范,管理是第一位。”雷光富说。来校后,他就和残疾学生住在一起,从抓管理着手。雷光富以工作定岗位,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很快解决了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老大难问题。
  对于残疾人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在日常生活管理上要比正常孩子难得多。雷光富没有用过去的“经验”到处说教,也没有因特殊教育的“不正规”处处指责。为更好培养残疾学生日常良好卫生习惯,他和学生们一起动手,打扫卫生,亲自捡地上的纸屑、烟头,洗刷厕所;学生生病、打针吃药都是他自己掏腰包;平时他总是在学生起床前到校,学生就寝后离校;一有空就到学生寝室指导学生收理衣物,整理床被,用潜移默化地行为代替空口说教,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切的一切,只为一个信念,帮助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
  学校值班期间,他和年轻的同事们一样,24小时守候在学校,吃在学生食堂,住在学生寝室。有时忙得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就买点饼干充饥;休息晚了,床铺被学生“霸占”了,就在办公室里打打盹。老师们经常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笑笑说:“没事,老骨头经得起熬!”他还经常和学生交心谈心,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矫正学生认识,帮助树立正确人生观;有些学生喜欢欺负同学,他耐心的劝导学生尊重他人,互相关爱;有的学生悲观厌世,失去生活的信心,他用很多身残志坚的事迹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因祸致残的陈明雄,来校时只是抱着混混看的态度,情绪低落,经过雷光富同志多次苦口婆心的耐心教育,如今已是一名出色的学生干部等等。雷光富留给学生的是一片爱心,更是倾注着他对残疾人青少年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教学探索 总结经验
  残疾青少年是一特殊群体,身体受残,其心灵也受到更大创伤。他们孤僻、冷漠,更有任性,对这类人用常规办法来管理(教育),往往是事与愿违。为了办好这一特殊教育,雷光富和同事们一道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办学经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办学理念上提出“爱心之上、缺陷补偿、贴近生活、求真务实”;在办学模式上走校企结合之路,逐步实现以厂养残;在专业设置、教材选定和教学方法上突出“简单管用”;在教育和管理方面以人性化代替制度化。通过不断的探索,学生在为人处事,社会交往,生存能力诸多方面与正常学生逐步接近,改变了残疾人不愿意走出家门,孤僻自卑的心理。
  走进培训中心校园,简朴的布置让人感到亲切,“残疾学生日常规范”二十条通俗易作,既教学生管理好自己,更让他们找到了自信;“学校发展规划”具体实际,结合开办的校办企业,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告别流浪和孤独的昨天,珍惜关爱和呵护的今天,展望自信和奉献的明天”横幅悬挂在校园中央,时时告诫学生忘记过去,珍惜今天,奋发未来……这些都凝聚着雷光富对学生的殷切希望。
  为了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回报社会,在雷光富的组织下,培训中心组建了一个义讲团,通过说唱展示自我,唱响心声。他亲自主笔为培训中心写校歌,并和各普通中小学联系,与普通学校结成联谊对子,形成双边互动教育。“来这里不为名,不图利,和大伙在一起开心做善事,这就是我的乐趣!”雷光富说道。培训中心开办初期,有部分老师背着学校向学生收取费用,慈善办学面临味变的危险,雷光富同志大胆支持学校工作,坚决实行“两退”,乱收的费用退还给家长,乱收费的人辞退工作。学校在用人上,雷光富始终坚持:“作奉献者请进,想发财人莫来;多做事人光荣,无爱心者下岗”。
  “为着一项公益事业,一个人努力微不足道,还需更多人的参与。所以,我需要努力……”雷光富坚定地说。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公益志愿
    一周热门团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