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生活 其他 查看内容

海纳百川——探访湖北齐星公司人才强企之路

2013-1-29 08:45| 原作者: | 查看: 101810| 评论: 2|发布者: 霏霏|来自: 随州日报

    随州网记者刘诗诗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齐星公司总资产达50亿元,与2000年相比,翻了53倍;产值24亿元,翻了23倍;销售收入33亿元,翻了24倍;实现利税2.3亿元,翻了14倍。十二年间,是什么造就了如此惊人的齐星速度?
    “齐星的每一次跨越,都可以引出人才的话题,留下人才的影子。如今,我们的研发人才已达700余人,比2000年翻了63倍。”1月22日,记者在齐星公司采访时,齐星模具公司总经理、齐星公司党委委员杨永康一语道破。近年来,该公司把人才工作作为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不拘一格引才、用才,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近日,齐星公司被评为首届湖北人才工作“十强民企”就是对该公司人才强企之路的一种肯定。
   
    不拘一格引人才
    记者对齐星公司的人才战略早有耳闻,来到该公司,还是被他们不拘一格引人才的气魄所吸引。
    “这个定位要准,零件要卡好,切割之前一定记得要调试精度。”当日,记者来到齐星公司模具车间,齐星模具公司副总经理黄利文正在指导工人激光切割生产零件,他是公司从上海高薪聘请的模具专业人才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模具设计及制造逐步标准化。
    2003年,齐星公司引进高级经济师、全国高级职业经理人戴百雄。他带领 星人从零出发,建成了亚洲最大的PVC热稳定剂生产企业。
    在齐星,像这样广纳四方贤才的事,还有很多。
    该公司通过引进项目、技术合作、产学研活动及外聘外请等方式,突破行业、国籍、学历限制,先后引进高级管理人才7人,专业技术人才130余人,包括日本模具专家藤生顺生、化工专家大牟礼等。
  
   “三招并举”提素质
    齐星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独具特色,广受大家称道。该公司以能力建设和素质提升为核心,坚持岗位练兵、委托培养、对外引进“三招并举”的培养途径,重视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借助省、市科教资源优势,与各中职、高职院校携手,加强对员工的岗前、岗中培训,定向培育技术工人,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
    利用高校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公司培养了大量后备人才。从2001年开始,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中层以上干部企业管理、工程技术培训班,并通过专家现场指导、项目合作、引进优秀毕业生等途径培养人才,造就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建立各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业务技术骨干人才库,吸引国内外有识之士到公司创新创业,成就事业,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公司还坚持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道路,每年选送技术人员到德国克劳斯玛菲、美国奥托卡、韩国现代、日本荻原等国际知名企业参观学习,开扩视野,增长见识。德国法兰克福汽车展、巴西模具展等都有他们的身影。
    如今,公司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研发人员从2000年的11人增加到现在的700余人,中、高级技师在技能人才队伍中占64.6%。
   
    全岗位人才激励机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齐星有一个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
    公司设立了人才专项资金。仅2012年,公司人才专项经费就达1.1亿元,并且近三年每年都是在过亿元的基础上,以5%的增幅增长。这些经费被用于员工教育培训、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发等领域。
    公司对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予以重奖,奖励对象涵盖技术、管理、销售、后勤等全岗位。自2002年以来,公司先后用于奖励科技人才的经费达500多万元,先后奖励科技创新成果项目1500多万元,累计奖励轿车近百辆,奖励住房20余套,奖励金质、银质奖章30余枚。此外,公司还积极将优秀人才推荐为省、市劳动模范,为他们争取政治荣誉。
    项目奖是齐星公司的一大特色。为鼓励技术创新,每年,公司还从高校、科研院所请来专家,对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评审。每年奖励10个大项目、5个中小型项目,最高奖励20万元。刘金波以前是公司的技改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他逐步在拼装线、油漆涂装线中摸索出门道,多次获得公司项目创新奖励,现在被重用为公司技改办主任。
   
    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经过数年的努力,齐星的人才服务环境不断优化,齐星从心底里敬才、爱才、护才,在行动上则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公司积极搭建平台,对各类人才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待遇上倾斜。对做出特殊贡献的人才破格提拔使用,作为党组织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并竭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优先安排住房、配备用车。每逢佳节,公司都要举办茶话会,开展节日慰问,让他们有“家”的感觉。
    在待遇上,按照“劳益者得实”的原则,完善人才薪酬制度,年薪制、项目薪金制、推行技术工资等级制、首席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岗位津贴制等多层次薪金制度交叉运行,使干成事的人真正有地位,创新创业有收获,营造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环境。
   
    校企合作凝聚高端人才
    高校、科研院所聚集了众多高端的科技人才,这里自然成了齐星人才战略的重要目标地。
    在高校的支持下,公司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实验室、博士后产业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并聘请高校专家教授,培养创新团队,研发新产品,建立起了公司技术研发支撑体系,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大舞台。
    公司多次奔赴相关高校寻求技术支持,用诚心打动专家教授来公司指导,先后累计近千人次到企业参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华中科技大学段正澄院士、武汉理工大学王仲范教授、湖北工业大学赵大兴教授等,长期致力于公司的技术研发。他们主持的超大吨位矿用车及挖掘机驾驶室开发,汽车车身大型覆盖件模具开发等项目的成功,每年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数亿元。
    校企合作结出累累硕果,目前公司已取得专利5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其中,1项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
    凤凰择高枝而栖,人才奔事业而来。如今,在人才的引领下,齐星的品牌、经济基础、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均达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成为了国内驾驶室生产领域唯一的“驰名商标”。2012年,公司在复杂多变经济形势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现销售收入33.2亿元,入库税金2.62亿元。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哇哈哈 2013-1-29 19:26
百亿目标是不可能实现了哦
引用 “曹孟德” 2013-1-29 09:28
人才发展战略

查看全部评论(2)

热门资讯
公益志愿
    一周热门团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