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红梅 我班转来了一个新生周玉蔷,刚开始,我发现每堂课她都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总是看着某处发呆,叫她回答问题她却常常站在那不知所措。更让人不解的是她经常说肚子痛或腿痛,老师若不批假,她就掉眼泪。我想:这个孩子心里一定有什么事。于是,在一个周六的上午,我到她家走访时了解到:原来周玉蔷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可去年她父母离婚了,母亲在外地打工去了,周玉蔷随父亲生活。爸爸忙生意很少回家,周玉蔷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从此,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不爱学习了,平时找各种理由请假回家。即使勉强在校也不专心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爱母爱,而周玉蔷最缺少的莫过于此。因此,我要求周玉蔷和其他同学一样,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也可以把想对老师说的话写进日记里。记得有一次,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我特别恨你,你为什么要……”读了这篇日记之后,我留下了这样几句话:“周玉蔷,你是个聪明孩子!父母的离婚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你要学会正视现实,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坚强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就这样,日记成为我与周玉蔷沟通的载体,慢慢地她能接受我的意见和建议了。 在学校里,我为她成立了一个互助小组。小组成员的性格、性别、兴趣爱好各异,负责上课监督管理她,课间活动时与她一起玩耍。若在一天中,她未发生违犯课堂常规的现象,便会受到表扬与奖励,这样使她渐渐感受到与同伴交往是多么开心的事,交往成为她精神上的一种需求,同时在交往活动中她也纠正了许多不良行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过程。因此对她的过失、反复,我没有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她,而向她伸出温暖的双手,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准确地去触及她们那敏感的、有伤痛的心灵,充当严父慈母的角色,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意。 我经常与周玉蔷的爸爸、妈妈联系,分析其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达成共识后,我希望家长尽量与孩子多交流、多接触,不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其心理成长,让她体验到父母的关爱。他们采纳了我的意见,并与我建立了“周汇报”制度,全面了解其在家在校的情况以便采取措施。 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周玉蔷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地进步。她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赢得了自尊,得到了同学的认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逐渐亲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