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历过“中等收入陷阱”,即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之后,在继续发展时却受制于制造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率低下等因素,经济发展放缓,难以进一步发展。韩国通过大刀阔斧的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教育、并经历了企业转型等痛苦的变革之后,成功避免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在进一步朝发达国家的水平迈进。
经济结构调整透彻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中国问题专家、主任研究委员、经济学博士韩载振认为,韩国为了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彻骨之痛”的经济结构调整。 韩载振说:“韩国主要得益于它深远的市场变革,特别是政府削减了韩国财阀的权利。政府果敢地砍掉了没有竞争力的国营企业,并大胆地扶持一些有增长能力和希望的新兴企业和私营企业等。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过,韩载振也承认,韩国政府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大力改革时,也同时出现了大量失业和破产等情况,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自杀率增加等现象。“这个过程对当时的韩国社会来说,是个很痛苦的转型时期。但是,韩国最终克服了这一系列的痛苦经历和无数批评,最终不但渡过了难关,也为韩国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可能性。” 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其次,韩国政府注重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大力发展知识经济、高端服务业经济等。进入2 1世纪,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格局,韩国政府又提出“第二次科技立国”战略,加大对研发的投资力度。同时,韩国政府立下目标,将韩国打造成为一个IT产业的强国。 数据显示,韩国政府以及各企业的总研发经费占GDP的3%左右。韩国三星等企业,每年都发布其研发方面的经费状况,格外重视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尤其经济低迷时期,反倒会加大研发费用,以寻找新的增长动力。韩国媒体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三星电子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其智能手机能够在2012年占领全球市场,并在销售额上创造历史新高。 重视普及义务教育 最后,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韩国政府重视并普及义务教育、加强对人力资本、人才培养的投资密不可分。韩国政府从很早就开始坚持“教育先行”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韩国认为,人力是最宝贵、最富饶的资源,具有良好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开发最重要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制定了“教育立国、科技兴邦”的发展战略,推行“巩固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中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注重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 为了发展教育,韩国政府不断增加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投入。1950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1965年到2001年间,韩国中央政府的教育预算一直保持很高的比例,特别在上世纪90年代,基本上在20%以上,最高达24%。(权香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