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转变:新一轮大部制将启动
几天后,代表们将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中国政府进行过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改革的思路,就是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长期均衡:人口政策适应结构变动 过去30年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4亿人,但社会老龄化在加速,性别比失衡。全国政协委员杨云彦说,“人口长期均衡”是个新提法,表明人口发展应与经济、社会、资源等外部因素相平衡,不能超出承受范围,人口规模、素质、结构等要素之间也要平衡。 农民财产权:不与民争利 全国人大代表朱孟洲说,从十八大强调“改革征地制度”,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都体现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利益的保护。未来城镇化进程,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农民的选择权,杜绝“替民做主”,要着力破解土地城镇化和农民城镇化不匹配的问题,让土地“红利”更多惠及于农。 惠及全民:收入分配改革攻坚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放在初次分配改革,应该效率与公平并重。最大的公平在初次分配中体现为两点:一是让农民有产权,有财产收入;二是在市场竞争中,保护弱势一方。 自由迁徙:户籍改革将破冰
2月,公安部表示年内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政府工作报告首提“自由迁徙”,释放了户籍改革的信号。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城乡户籍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福利待遇,要让更多常住人口享受到同等的上学、买房、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户籍改革要多做“减法”。 全程监管:扎紧食药安全“篱笆” “塑化剂”“镉大米”“毒胶囊”……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断牵动国人神经。“政出多门”是监管的一大弊端。全国人大代表徐龙认为,从农田到餐桌,要形成整条食品产业链的监管,一竿子管到底,避免出现互相推诿和监管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