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干旱农民种什么——对随州春耕备耕情况的调查和应对
“史上最长”干旱 今年有望好转 随州自2010年7月至今年3月,连续33个月干旱,是随州“史上最长”,即随州有气象记录史以来持续干旱时间最长的。 据随州气象台统计,2012年随州降水569.2毫米,比历年降水量正常值977毫米要少408毫米,偏少42%,是随州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少的一年;2011年降水650毫米,是随州有气象纪录以来第四少的一年;2010年10-12月降水63.7毫米,不到正常值133.3毫米的一半。 历年降水正常值,是连续30年作为一个统计周期得出的平均值,1981-201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是977毫米。随州历史上降水量最少的是2012年,第二少的是1978年。 随州气象台台长秦幼文说:“过去连续33个月降雨偏少,这在随州气象记录史上是第一次,是十分罕见的。”据他介绍,今年1-2月随州降雨70.3毫米,比正常值少33毫米,3月份降水仍是偏少。据预报,随州今年比去年降水量要多,属于正常年份,4月以后有好转,到5至9月的汛期降雨明显增多,但天气变化无常,气象因素多变,降雨也可能有改变。 243座水库接近“探底” 走访发现,由于干旱时间太长,各地塘干堰涸,过去两年“三万”活动中各地各部门联手兴修、扩建的堰塘,始终都未能蓄上水。 作为水利大市的随州,拥有699座水库,其蓄水情况如何呢? 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余鹏程介绍,截至2月底,全市28座大中型水库有12座“探底”,即接近死水位或者在死水位以下,有231座小型水库在死水位以下。目前,全市各类水库共蓄水4.61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10.5亿立方米少56%,旱情异常严峻。 据悉,水利部门眼下正在组织保水工作,各乡镇的水库首先是保证城镇生活用水供应,其次是尽量多蓄水,为春耕备耕服务。如先觉庙、琵琶湖、封江水库等,在保证饮水水源同时,兼顾灌区春耕备耕。 扩种耐旱作物 玉米可作首选 一年四季在于春。春耕备耕是农民生存的重要基础,也事关粮食生产大市随州的农业稳定发展大局。就目前全市众多乡镇干旱缺水的情况看,各地及有关部门应适时调查、科学研判、正确引导保水蓄水和种植结构调整,有效缓解水源紧缺和农业生产的矛盾。否则,我市农民增收、农业生产乃至农村发展,都将受到影响。 据了解,正常丰水的年景,全市水稻种植在160万-165万亩之间,干旱越长土地越焦渴,必须提前作好种植结构调整。有关专家认为,今年即使未来水情有所改善,旱情有所缓解,仍然改变不了我市水资源缺乏的历史,因此水稻面积不宜过大,应调整到130万亩左右,调减30万亩。 市农业局副局长、总农艺师董学斌提醒说,农民朋友备耕不宜观望等待,要看清形势,算好水账,理性调整种植结构,适度缩减水稻种植,尽量扩大旱作物面积,要提前购回良种,抢抓时令,安苗下种,力争丰收。他建议,扩大棉花、花生、芝麻、玉米等耐旱作物的种植,尤其是应该扩种玉米,因为玉米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茬口灵活性强,只要土壤表层5~10厘米深的地温在12℃左右,都可进行播种,4-5月可以种植春玉米,6-7月可以种植秋玉米;至于种水稻,根据4月份的降水情况,可以选择旱育秧,充分地节水。对于时令太强的作物,一定不要过期补种,否则等于抛荒和浪费。 |